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近期,盒马鲜生接连曝出两起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发现盒马销售的猕猴桃氯吡脲(俗称“膨大剂”)超标,而此前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也通报盒马所售"无抗鸡蛋"检出违禁兽药残留。这两起事件不仅暴露出生鲜电商在供应链管理上的漏洞,也再次将农产品种植和养殖环节的用药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猕猴桃膨大剂超标
2025年5月15日,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2025年第2期)。抽检结果显示,南京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第九分公司销售的即食绿心猕猴桃(生产日期/批号:2025/4/7),氯吡脲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结果0.085mg/kg,标准值规定0.05mg/kg。
氯吡脲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猕猴桃等水果的产量和外观品质。然而,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果实口感变差、营养价值降低,更引发消费者对健康风险的担忧。
针对此次超标事件,盒马官方客服回应称已注意到抽检结果,正在与供应商核实具体情况,并表示:“如果确有买到该批次商品的顾客,也会为客户进行处理”。但盒马尚未公布具体的处理措施和供应链追溯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膨大剂使用有严格管控,目前科学界尚未有确凿证据表明合规使用的膨大剂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危害。但此次超标事件仍然引发了消费者对水果种植过程中化学品使用的关注,特别是对即食类水果安全性的质疑。
无抗鸡蛋检出违禁兽药
猕猴桃事件曝光前不久,盒马鲜生已因鸡蛋问题陷入舆论风波。
日前,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专项抽检情况的通告。通告显示,盒马一款无抗鲜鸡蛋检出农兽药残留超标:青岛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潍坊分公司销售的来自于小町蛋业(山东)有限公司的保洁无抗鲜鸡蛋(生产日期/批号:2025/2/17,规格型号:1.59kg(30枚)/盒),地美硝唑和甲氧苄啶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据了解,地美硝唑是硝基咪唑类抗原虫药,可用于治疗禽组织滴虫病等。地美硝唑具有“三致”的危害,即致癌、致畸、致突变,还具有遗传毒性。长期摄入残留地美硝唑超标的食物,可能会让人产生耐药性,药在人体蓄积,还可能会引起肝肾功能受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地美硝唑为允许作治疗用,但不得在动物性食品中检出的兽药。
甲氧苄啶甲氧苄啶为抗菌增效剂,常与磺胺类药物一起使用。长期食用甲氧苄啶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41种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1—2022)中规定,甲氧苄啶在家禽的蛋中最大残留限量值为10μg/kg。
而盒马将该产品作为“无抗鸡蛋”销售,标榜“0抗生素”、“优选谷物喂养”、“专业清洗杀菌”等卖点,售价达17.9元/盒(30枚),明显高于普通鸡蛋,此次事件因此被舆论质疑为“高价低质”甚至涉嫌虚假宣传。
针对此事,盒马鲜生鸡蛋供应商小町蛋业回应称,2月20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盒马潍坊店产品开展抽检,上述鸡蛋产品在抽检范围内。监管部门随后向盒马邮寄抽样结果通知书,告知检测不合格,并要求盒马在七日内回应并提交复检申请。然而,由于盒马潍坊店系新开门店,日常人流量大、业务繁忙,且负责人经验不足,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复检申请,致使5月8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系统中显示该批次产品不合格。
小町蛋业方面表示,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对同批次产品委托第三方机构复检,复检结果合格且已出具证明。此外,在盒马接到不合格通知后,其他区域门店也对同批次产品留样送检,均未发现问题。
但盒马工作人员表示,在2月底,盒马已与该供应商暂停合作。抽检超标与第三方检测结果“打架” ,盒马“无抗鸡蛋”陷入了罗生门。
行业内人士认为,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盒马品牌形象造成冲击,也折射出整个生鲜电商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随着"无抗"、"有机"、"零添加"等概念受到消费者追捧,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高端农产品线,但相应的质量管控体系并未完全跟上。在猕猴桃事件中,问题很可能出在种植环节。氯吡脲作为合法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关键在于使用剂量和停药期的把控。此次超标可能是果农为提高产量而过度使用,或是未遵守安全间隔期就提前采收。而在鸡蛋事件中,虽然供应商声称复检合格,但初始检测结果的不一致仍反映出养殖环节兽药使用管理的问题,以及供应链追溯体系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