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法制报
本报讯 (王絮冬 刘海波 滕俊东)5月13日,夜幕下的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门口,警灯闪烁,民警正在执勤巡逻。自2024年8月以来,丰宁满族自治县积极建立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多部门联动机制,同时多部门联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通过法治宣教、隐患防范、校所联动等治理举措,有效构建起了“宣防管”一体化工作体系,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法治晴空”。
法治宣教“全覆盖”。“校园欺凌可能触犯哪些法律?”“遇到网络诈骗该怎么办?”在丰宁满族自治县第四中学法治课堂上,检察官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向学生们讲解了法律知识,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该县整合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教体局、公安局等部门资源,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定制普法课程,开展了“法治进校园”活动320场,覆盖全县4.41万名中小学生。同时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推出了“法治微课堂”,以动漫、情景剧等形式普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累计播放量超26万次,筑牢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防线。“现在孩子们遇到问题会主动找‘法治副校长’,规则意识明显增强。”该县教体局分管负责人表示。
隐患防范“零死角”。丰宁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护苗”行动,持续筑牢未成年人安全“防护网”。在KTV、电竞酒店等场所,有效阻止未成年人违规进入13人次;查处向未成年人售烟售酒案件2起;关停校园周边无证摊贩3家,查扣危险玩具、非法出版物50余件。此外,不断推动宾馆、剧本杀店等场所签订《未成年人保护承诺书》,从源头扎紧监管“篱笆”,有效净化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校所联动“护成长”。“发现学生异常情绪,我们会立即启动家校警联动机制。”丰宁满族自治县第四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该县积极建立“一校一警”制度,公安民警常态化驻校巡查,协助整改安全隐患3处;司法所联合村居社工开设“家庭教育指导站”,组织有轻微过错未成年人及家长同堂接受法治教育13场,惠及家庭近百个。2025年以来,全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同比明显下降,校园欺凌“零发生”。在此基础上,该县还建立“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实施分级矫治,有效阻断犯罪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