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见习记者 马乐早
本报讯 在安吉县天子湖镇的茶花岭露营基地,近日,一场名为“理响青春,浙young开麦”的理论宣讲活动展开。本次活动通过理论宣讲、青年学习小组备课、文化实践等环节,搭建起青年与乡村对话的桥梁,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使命担当。
活动现场,3名青年“村talker”用一个个鲜活案例讲述着乡村蝶变的动人故事。古苑村干部潘建苗分享了“60后老干部”与“90后新干部”结对的故事。通过传经验、带作风、促创新,构建起代际互补、双向赋能的全新模式,诠释了代际融合为乡村干部队伍注入的新活力。
吟诗村的返乡青年柏玉霞借“一条路”的变迁,用亲身经历告诉青年,乡村的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吟诗村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还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形成了良性循环。
高禹村青年杨传武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禹村从“北大荒”到“北大门”的逆袭历程。他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村民们在艰苦环境下凭借“实干兴村”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变村庄面貌。
宣讲结束后,青年宣讲员围绕“如何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认真复盘过往宣讲情况,仔细梳理村民对于“方言表达”“案例时效性”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下阶段的宣讲内容。宣讲团还开启了品牌升级之路,精心策划“村晚宣讲”“田间课堂”等全新场景,探索“宣讲+短视频”的创新传播模式。他们希望通过更贴近村民生活的方式,让理论飞入百姓家。
活动还特别设置了“筝年青 最青春”DIY风筝活动,青年以“乡村振兴”“青春奋斗”为主题,在风筝上绘制村景,并将作品放飞于古苑村的田野上空。一架架承载着青年理想的风筝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
“青年宣讲不是‘独角戏’,而是要成为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连心桥’。”天子湖镇宣讲负责人说,此次活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扎根乡村的实干风采,又通过集体备课、文化共创等环节,凝聚起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青春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