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金融时报》5月14日文章,原题:中国商飞如何重塑航空业在充满中国制造产品的世界里,有一种产品仍然稀缺:商用飞机。
多年来,中国发展商用喷气式飞机的雄心一直被认为难以实现,原因在于其出口前景有限且依赖外国技术。但这种观点忽略了正在发生的更深层次的转变。在航空业这样高度集中且依赖供应链的行业中,中国无需在海外占据主导地位即可颠覆全球秩序。
这一努力的核心是C919。中国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各自订购了100架C919,自2023年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以来,已有多架C919执行商业航班。中国商飞已获得1000多份订单,大部分来自国内,也包括巴西、印尼和老挝等国的订单,显示出国际市场的兴趣。
中国商飞享有国家的全力支持。中国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合计占国内航空运力的近43%,这为中国商飞提供了强大的潜在买家基础。中国国内航空旅行市场的庞大规模进一步放大了这一优势:根据空客预测,到2043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波音估计,为满足这一需求,中国将需要超过8800架飞机,占全球商用飞机预计销量的1/5。
尽管发展势头强劲,中国商飞仍面临一些障碍。除了会受到不断上升的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中国商飞还缺乏来自美国和欧盟航空当局的国际认证。
从长远来看,中国政府将航空业列为战略产业,并辅以持续的产业政策,正在为一个有利于中国商飞的市场奠定基础。中国商飞无需在全球范围内超越波音或空客,仅在中国本土市场占据主导份额就足以重塑商用航空业的格局。
C919的存在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各国不再将经济未来寄托于外国供应商。(作者尹秀,王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