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锡日报
原标题:校准城市治理精度,降低持续施工“阵痛感”
城市道路反复开挖难题如何破解?
我市正处于城市更新的新一轮高峰。道路大中修、地铁建设、水电气老旧管网改造、架空线入地、城市绿道建设、环古运河改造等一大批可感可知的城市更新项目,开挖量巨大。“城市更新不可避免会造成道路开挖占用,修路修地铁,市民们普遍都能理解,只是反感对同一地段重复开挖。”相关人士表示。
为加强地下空间全盘管理和科学规划,近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城市道路挖掘占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即将印发实施。通过建立年度开挖项目库、科学归并路面开挖计划、规范道路挖掘占用审核等方式,我市将减少城市道路重复开挖频率,降低持续施工带给市民的“阵痛感”,有效提升群众出行幸福感、获得感。
统筹不同建设方,如何从源头掐灭“反复挖掘”?
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4年间,老城区有两条道路至少开挖了4次,一条道路2021年翻新了沿街立面、店招和人行道板,2024年完成强弱电管线入地改造,结果又造成了道板的破坏,另一条道路则分别在2022年、2024年实施了道板出新改造和品质提升改造。“很长一段时间里出门就是围挡,出行体验感大大降低。”附近居民反映。
同一条城市道路在较短时间内反复开挖,历来是城市治理中的顽疾。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众多基建部门、单位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缺少一个统筹谋划的“管家”,导致各建设单位在规划布局上没有对齐“颗粒度”,时常出现“你方挖罢我登场”的现象。
具体而言,造成路面开挖的原因有很多,道路挖掘占用的事由可分为:占道面积相对较大、施工时间久的道路新改扩建、道路大中修、地铁工程,还有一类是占道面积相对较小、施工时间短的用户需求接入类、管线新建和迁改类、管线应急抢修类工程。“招投标进度不一、项目资金落实有先后等因素导致不同种类的施工很难真正实现‘无缝衔接’。”相关人士表示,作为城市管理者,老城区出现的案例值得反思,如果前期有牵头单位统计好道路改造诉求,优先安排强弱电管线入地改造,再进行道路品质提升,就能避免二次开挖。
从源头避免重复挖掘现象,《通知》明确指出,由市市政园林局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级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市级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梳理形成年度管线新建和迁改计划,整合编制形成市本级年度项目库。市市政园林局整合市本级年度项目库和区级年度项目库,最终形成全市年度项目库。“关键是要坚持系统化思维,建立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住建、资规、发改、交警、城管、各管线管理及产权单位等多部门参与的会商机制,科学制定地下管线长远规划和道路开挖储备项目库、年度项目库,实现对马路挖掘事项‘统一监管、分级分类’。”市政园林相关人士表示,后续各部门要刚性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坚决杜绝“各自为政、马路拉链”现象。
理清道路挖掘占用事由,怎样科学合并“同类项”?
多部门协作科学合并“同类项”、尽可能实现一次施工是群众合情合理的民生关切,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积极回应。《通知》明确,市、区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计划管理,根据城市道路挖掘占用年度计划实施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工作,严格控制道路挖掘。细化来讲,就是对多项目、需要多次挖掘施工的路段,应归并施工时间,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对挖掘同一路段的多个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明确牵头单位统筹工序安排,加强工程衔接;对统筹难度大的重点项目,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协调,统筹项目建设时序、挖掘节点,一体实施。
近三年挖掘次数较多的城市道路当数震泽路,累计挖掘了30次。“次数多并不代表无序开挖,客观因素是主因。”相关人士解释说,全长约9.5公里的震泽路沿线主体单位较多,比如国际会议中心、K11购物中心、无锡国际网球中心等大型生活服务配套和山水慧谷建设、望愉地铁置业等开发商新建楼盘,用户接入水电气需求十分旺盛,三年共计涉及21次道路开挖占用。由于地处地铁4号线建设施工范围,涉及了4件站点附近管线迁改事项。此外,还有水电管线新建及迁改4件,华润燃气申请管线应急抢修1件。
“光一个新建地块就涉及水电气接入、雨污接出、道口接入,且这些挖掘需求受项目进度、资金落实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临时性。”相关负责人说,面对上述情况,更应严格规范、提级管理重复开挖道路,从严管控施工地点、时间、面积和次数,最大程度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通知》要求,道路新建扩建、道路大中修、地铁工程分别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统筹道路及沿路地块管线需求,编制管线实施方案,方案应充分考虑后续需求,合理预留必要的管线接口,管线应按规划要求同步建设到位。
减少“城市疮疤”出现频率,精细化管理如何赋能?
地下管线相当于城市的“毛细血管”,有的还是“大动脉”,需要理清楚、守护好、维护好。尽可能减少“城市疮疤”出现频率,改善的是城市形象,也考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针对市民关心的“重复开挖”现象,《通知》强调,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或者大修道路竣工三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确需挖掘的,需报由市政府批准,此外还严格控制计划外新增项目,层层加码为市政道路无序开挖戴上“紧箍”。
“很多时候市民‘莫名其妙’就感觉家门口又在挖路,而反复开挖造成的噪音、扬尘污染让周边居民深受其扰,从而产生不满情绪。”相关人士说。为此,《通知》明确,严格落实道路挖掘占用施工信息公示制度,各相关部门应定期公示道路挖掘施工信息,对交通影响较大的,应当在施工前,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主要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告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此外,市政、住建、公安、城管部门按照部门管理权限,对道路挖掘占用施工范围、施工期限、施工围挡、安全文明措施、建筑垃圾处置等进行监管。
如何进一步增强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惠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市民的影响?当前市政部门正积极推广顶管法、定向钻穿越等非挖掘施工技术,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结合城市生命线工程,研发道路占用挖掘监管的智慧场景,导入挖掘审批许可信息,实时监测全市道路挖掘占用情况,有效衔接事前审批,统筹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各管理部门对全市各级道路占用、挖掘的统一管理、监督管控。(姚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