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 霆
入夏的吴中大地,涌动着蓬勃生机。驱车从尹山湖隧道驶出,一派新气象迎面而来——尹山湖南岸,绿意盎然,现代化楼宇与粼粼波光相映成趣,勾勒出郭巷这片活力新城的鲜活轮廓。
作为吴中经开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密、企业最集中的核心板块,郭巷正锚定产业、城市、人才“三大高地”,全力打造融合之城、幸福之城、善治之城、未来之城、先锋之城“五个之城”,一场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发展实践,在尹山湖畔激荡开来。
当好创新沃土的“贴心管家”
走进吴淞江科技城追觅智能工厂,车间内正在加足马力紧张生产。近期,公司扫地机产品荣登北美春促销冠宝座,极大鼓舞了团队士气。“街道提供的全周期服务,让我们心无旁骛专注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坚强后盾。”该企业负责人说。
作为吴中经开区的产业核心地带,郭巷街道汇聚了超1万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达300余家。“让企业在郭巷专注于创新与生产,没有后顾之忧。”郭巷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与经开区紧密配合、相互补位,聚焦企业关键小事,不遗余力做好服务,全力当好“大管家”。
结合“换位跑一次”、企业走访等行动,郭巷街道深入一线,搜集企业诉求,解决企业难题。同时,借助“企业枢纽”等数字平台,畅通政企交流机制,打造安心发展环境。
通勤难,街道来协调。苏州时代新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初迎来开业,新厂区刚投用,员工通勤需求集中,但最近的公交站台距厂区仍有一公里多。近日,郭巷街道企业服务中心接到企业反映,由于现有公交站台离厂区较远,许多员工上下班通勤不便。对此,企业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向经开区交通分局反映。交通分局迅速组织现场勘查,完善设施建设,申请增设公交站点。很快,增设站点实现通车,员工通勤难题得以高效解决。
住房少,街道有行动。吴中综保区内企业众多,员工租房需求大。此前,由于周边租房市场被中介垄断,高昂的中介费致使租房成本上升,不少员工反映好房源一房难求。对此,毗邻综保区的黄潦泾社区快速响应,依托老干部工作室、居民议事会等社区大党委平台,推出“链家”双友好项目,及时、精准发布租房信息,为企业员工高效匹配房源,破解住房困境。
配套不完善,街道在优化。久维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相邻两个出入口处的主干道都是双黄线,车辆进出不便,这令企业犯了难。“员工、访客、货物进出,需要行至红绿灯路口处掉头通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在了解到情况后,街道第一时间与交警中队联系进行实地勘查,对接企业需求评估方案,一周内完成标线更新。
聚焦关键小事,提升服务效能。郭巷街道还充分发挥大党委凝心聚力作用,汇聚多部门合力,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人大工委、政协联络工委常态化组织代表委员走进企业服务联络点,听诉求、提意见、谋良策,为企业排忧解难;社区与企业开展党群共建,依托各类阵地,推动资源共享,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构建人文新潮的“青春磁场”
傍晚,在全国“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尹山湖美术馆内,一场现代艺术展吸引众多年轻人打卡。开馆以来,尹山湖美术馆已推出百余场展览和千余场艺术活动,年参观人次超20万。
不远处,依水而建的本色美术馆内,每月一期的东西桥市集人气火爆,极致的东方美学场景和潮流摊位相得益彰,使其成为苏州现象级的网红文旅点位;对岸的尹山湖大剧院,聚光灯下乐声悠扬,听众尽情感受多元文艺体验……越来越多文化点位的涌现,让人文与潮流在此交融,释放强劲青春引力。不久前,吴中区发布十大文体旅线路,郭巷街道“遇见‘心湖’·尹山湖 City walk 线路”榜上有名。
抓住青年就是抓住未来。当前,越来越多3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来到苏州,选择吴中,扎根郭巷。街道将辖区创新创业资源、文化消费热点、生活服务载体等串珠成链,以尹山湖为中心加速布局,更好服务青年人才,打造未来城市新标杆。
今年3月,江南大集设计港产业平台正式启用,为郭巷文化产业发展再添新地标。平台以“人工智能 + 设计”为核心,紧扣新兴产业与青年文化设计文旅,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创产业园,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升级。
位于九盛路的时差市界文旅产业园,三栋老旧厂房经过改造,摇身一变成为文化创意与新消费聚集地。现代茶饮、原创设计、身心疗愈、萌宠市集等新潮业态一应俱全。“我们聚焦文化创意、新消费服务等领域布局业态,为年轻人提供悠闲自在的社交新空间。”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产才融合到诗意栖居,从人才工作圈,到休闲圈、生活圈、社交圈的加速布局,让郭巷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出圈”。
街道南部,一个以“经开萃寓”人才公寓为生活中心,以吴淞江科技城3公里范围为创新圈,以尹山湖区域文化集群为休闲圈的青年人才社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独墅湖畔,新落成的国泰人才公寓动静分离、分区合理,1000多间公寓功能齐全、空间明亮,阅读室、健身房、台球室、篮球场、天台花园等设施完备,周边社区食堂、超市、理发店、大型商业载体、公园等生活配套齐全,让青年人才“近”享一站式繁华生活。
今年29岁的屈紫鑫,去年入职辖区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从事市场工作。入职仅一个月,他便顺利申请优惠入住“经开萃寓”。最近,他又得知公寓正组建兴趣社团,这让他喜出望外。屈紫鑫感慨道:“在郭巷,生活不只两点一线,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风景值得等待和发现。”
“依托周边社区资源、党群服务空间等,我们全力统筹街道内可用资源,全面对接服务人才。”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满足人才需求,郭巷街道持续推动公寓与周边社区建立“寓社联动”机制,在比邻商业推出人才定制服务等,打造人才生活优享圈。定期组织开展非遗展、联谊会、青年夜校等多样活动,增加彼此互动交流,不断提升人才服务软实力。
打造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
“好吃不贵,经济实惠!”5月8日,郭巷最大安置社区国泰社区内的幸福食堂正式开张,丰富菜品、贴心服务引得居民交口称赞。这里不仅提供全龄友好空间和全时段暖心餐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人员需求,还设置暖“新”驿站,提供饮水机、免费充电、共享雨具及应急药箱、工具箱,为新业态群体提供便利。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郭巷街道成为吴中区乃至苏州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以商品房、安置房为主的新型社区大量建成,辖区内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市民诉求多元、利益多样,基层治理面临诸多新挑战。除推动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升级外,面对30万服务人群和70个小区的管理主体,如何有效处理居民、业委会、物业、社区等各方关系,妥善解决复杂矛盾,成为重要课题。
从2023年起,郭巷街道联合吴中区住建局开展“巷红管”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提升行动,以小区物业管理为小切口,依托一份联合发文、一套权责清单、一种交流机制、一张工作证件的“四个一”体系,以及联席会议、吹哨报到等机制,推动物业管理工作从单一行业管理向“综合治理、共同治理、社会治理”转变。
同时,街道形成《物业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权清单》《物业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清单》《物业管理考核指导清单》三份清单,明确职能部门、社区、小区物业等“为啥做、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等问题。对照清单,出现问题可实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物业也能依据考核标准有的放矢整改,避免推诿扯皮。
街道辖区内某高端楼盘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交付期间暴露出诸多质量问题,引发矛盾。今年3月,在完成业主自主选聘物业后,小区依托联席会议、吹哨报到等机制,一些“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业主群里争吵少了,和谐声音多了。”该小区物管委主任感触颇深。
机制“四梁八柱”搭建完成,还需不断筑密“墙体”。今年,街道推出“巷红管”2.0工程,开展物业领域“履职能力、实践技能”双提升培训,促进小区治理与物业管理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培训计划涵盖项目经理履职、消防电梯安全、保安技能、社区治理能力、业委会规范履职、维修资金使用等内容,针对“小哥进小区如何放行”“电动车进电梯怎样处理”“维修资金如何使用”等具体而微小的问题,提供恰当的“解题思路”。
“好比建立了一个基层治理的‘大模型’。”郭巷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制厘清了住宅区治理架构与街道各部门权责,明确了物业遇到具体问题的处理路径。一旦遇到治理难题,输入“模型”即可快速找到解决方案,各部门能迅速响应、协同作战,实现精准治理。
夏日夜晚,尹山湖畔人声鼎沸,人们散步、运动、品尝咖啡,不知不觉中,“五个之城”的发展目标,正化为大家可触可及的幸福实景。
(郭巷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