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成瑜
亚洲最大的光伏电缆生产基地即将迎来产能的再次跃升!
近日,位于吴江区七都镇的亨通光电科技产业园内,亨通集团旗下亨通力缆公司的光伏缆新扩产项目生产线陆续开始运转,与已经生产运营的产线合并形成产业规模化布局。
翻开企业的业务图谱,亨通力缆研发制造的各类导线、电缆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电力、通信、交通、冶金、石油石化、煤炭、船舶等几十个领域和诸多大型工程。其中,光伏电缆业务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我们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趋势早先就布局了光伏电缆领域,研发能力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如今项目产值已经做到了亚洲第一。”亨通力缆技术人员介绍。
创新是推动企业在光伏电缆新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支撑。前期,亨通力缆并未急于开足马力搞生产,而是沉下心来研发设备,半年时间里不仅完成了工序优化,还将自动控制、AI视觉等先进技术融入生产环节,使得生产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0%以上。
光伏电缆主要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适用场景一般在盐碱地、沙漠、滩涂地等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所以线缆需要具备耐腐蚀性、耐高温、耐低温、耐强紫外线等特性,这对生产工艺以及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依托亨通集团全产业链的技术协同优势,亨通力缆打通从高分子材料到导体、再到缆线生产的全流程环节,有针对性地研发符合条件的高质量光伏电缆产品,这成了其快速打开市场、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近些年,亨通力缆乘势而上,紧跟国家“双碳”战略转型升级,实现项目市场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而放眼整个亨通集团,这种与“双碳”战略同频共振的氛围尤为浓厚,不仅体现在产业发展的导向上,更渗透进了管理理念中。
梳理亨通集团近些年的发展方针,可以明显感受到“碳管理”的突出性。2020年起,亨通开始对旗下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全面核查;2021年又设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联合项目组,并在次年成立ESG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从温室气体排放的核查出发,亨通陆续建立低碳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节能降碳具体措施、组织碳资产的开发与交易,并打造集团层面的碳管理平台和内部碳普惠机制,打出了一套“碳管理组合拳”。
机制体制建立完善后,亨通集团展现出更多雄心,2023年正式发布ESG“双碳”目标——力争到2028年,实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2020年降低40%,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2020年降低50%,建设和持续运营绿色低碳园区,打造一批绿色低碳工厂,一批绿色低碳产品。
如今,亨通已成功打造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以及13类国家级绿色产品,入选首批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不断践行着“绿色承诺”。此外,依托在国内15个省市布局的产业基地及12座海外产业基地,亨通积极服务绿色可再生能源建设,持续推动风、光、氢、储、充等新能源技术创新和应用,助力全球绿色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亨通智慧”更是持续在赋能绿色低碳事业发展。为首个“碳中和”冬奥会项目——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电缆解决方案并顺利交付;助力全球首台16MW风电机组成功吊装;参与全国首个5A级近零能耗高层写字楼——中海集团深圳总部大厦建设;在全球第一座半潜式浮动海上风力发电场输电总包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填补中国企业在欧洲总包海上风电输出系统建设项目空白……
未来,亨通将继续深化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ESG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建设,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坚定不移锚定“双碳”目标、服务“双碳”战略,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绿色制造高质量发展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