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文化中国行】
暮色降临,铜鼓声穿透苗岭薄雾,芦笙曲缠绕着山风——大型实景苗族歌舞诗剧《仰欧桑》在贵州省雷山县大塘镇鸡鸠村拉开序幕。
舞台中央,裙摆缀满LED灯带的“苗族女神”仰欧桑舞步轻扬,水波纹全息投影在足下荡漾,带领游客缓缓步入一段苗族传说故事。自2013年首演以来,这部以苗族史诗《仰欧桑》为蓝本的大型实景歌舞诗剧已成为当地“打卡”热门。今年4月,“升级版”的《仰欧桑》一经亮相便火热“出圈”,仅“五一”假期8场演出的票房收入就超过120万元。
光影在苗寨吊脚楼、梯田间流转,观众席座椅跟着光影360度旋转,转身间便从祭祀鼓声中踏入游方歌会,扑面而来的苗族风情让湖南游客王女士震撼不已:“表演太精彩了,每个细节都美极了!”
30盏可编程马灯随旋律明灭,无人机阵列化作驱赶蝗灾的百鸟,喷火光效裹挟着牛角号的回响……控制台前,《仰欧桑》编导叶飞介绍起演出在舞美、服装和道具上的诸多“升级”:“我们将动态投影与舞蹈动作完美融合,把梯田、织锦等苗族元素转化为文旅视觉符号,强化了剧情的张力与视觉冲击力。”
灯光变幻,村民魏林琼正轻抚头顶银饰候场,这位曾经的“家庭主妇”如今已是剧场里的“金牌群演”。她笑呵呵地讲起生活的变化:“白天收油菜籽,晚上到剧场当演员,月收入多了2000块钱。”
《仰欧桑》剧场所在的鸡鸠村曾是一个以农耕稻作为主的传统苗族村落。如今,像魏大姐这样的“跨界”演员已遍布剧场——来自周边村寨的420名群演,正将苗族日常劳作、节日习俗原汁原味搬上舞台。
走出剧场外,掌坳铜鼓舞、短裙苗族文化歌舞等精彩节目接连上演,仿佛来到一个更大的“活态”苗族文化展演舞台。一曲芦笙舞毕,村民李标英意犹未尽地说:“《仰欧桑》的核心是‘美’,我们也想向更多客人展现民族文化的美!”
据介绍,雷山县以《仰欧桑》“升级”开演为契机,统筹多方力量,对剧场周边村寨进行净化、绿化、亮化,完成沿街花坛布置、步道栈道更换、灯光维护、厕所维修维护等工程,让剧场内外焕然一新,村寨人居环境更加舒适整洁。鸡鸠村党支部书记姜昌自豪地说:“我们用‘文化风’带动‘文明风’,让更多游客既能看剧目又能‘品文明’。”
歌舞声中,无人机阵列从夜空掠过,街巷间飘来酸汤鱼香气。村中盏盏莲花灯闪烁,指着墙面上的文明积分榜,李标英自豪地说:“你瞧,老祖宗传下的调子和村里的文明新规矩,大家都记在心上嘞!”
(本报记者 陈冠合 吕 慎 本报通讯员 刘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