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安晚报
《花径雨香》
师晶流量最大的一件作品,,肯定是新桥机场航站楼的肯定是新桥机场航站楼的《《黄山胜景天下奇观》。》。55月月1616日日,“纪念赖少其先生诞辰纪念赖少其先生诞辰110110周年——皖韵徽风·师晶艺术展””开幕开幕,,作为师晶首次个人展作为师晶首次个人展,,此次展览强调的不是流量,,而是赖少其而是赖少其、、师松龄和徽派版画的传承师松龄和徽派版画的传承。。在师晶看来在师晶看来,,徽派版画的荣光可以从过去射向未来,,因此他愿意成为一木一石因此他愿意成为一木一石,,衔镌刻于心的“木石精神木石精神””印章印章,,用最朴素的做法去实践这种精神用最朴素的做法去实践这种精神,,成为一个为推广徽派版画尽绵薄之力的人。
打造沉浸式艺术空间
徽派:筹备这样一个画展也挺不容易的,这次个人艺术展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推出?
师晶:今年的5月16号是赖少其先生诞辰110周年,用展览形式向赖少其先生致敬,是我多年的愿望。这次我的个人艺术作品展,是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美术馆、合肥市文化馆、赖少其艺术馆共同主办的,5月16号到6月6号在赖少其艺术馆展出。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示的是从1959年到1978年安徽新徽派的经典代表性作品,包括从1959年开始为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创作的作品,还有安徽厅再次装饰的时候,创作的表现安徽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的工农业方面题材的部分大幅版画作品。
徽派:我看有一个馆里有不少徽风浓郁的作品,还跟源泉博物馆联动,摆放了很多徽州老物件,就特别有那种沉浸式的感受。
师晶:是的,这也是展览的一个特色,就是让艺术更多地融入生活。另外两个厅,其中一个厅叫徽风厅,主要是我创作的表现徽州风情的版画和油画。30多年来的创作,选了一部分代表性作品,其中有“徽州歌谣”系列。这些作品都是深入生活以写生为主的,在这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我深入徽州人家,每每被这些徽州生活的景象和状态尤其是生活中的老物件深深地感染和打动。所以我在想,我办展览的时候能不能上面放我的作品,下面安排相匹配的老物件来衬托,让观众有走进徽州的沉浸式体验?承蒙安徽源泉徽文化博物馆支持,他们精选了60多件徽州生活的代表性典藏,布置进了徽风厅。
徽派:这也是艺术馆和艺术馆之间的一种联动了。
师晶:对,让观众有一种走进徽州人家的感觉。不仅仅是看墙上平面的画,可能每一件小物件,都会产生很多的联想。其中有一幅作品《徽州歌谣》,下面就布置了一套徽州人家的厅堂,桌椅板凳案面一应俱全,让观众能近距离地走进去打卡,增强体验感,情景交融,珠联璧合,就感觉能进到画中一样。
徽派:这次展览里边也暗含着一条线,就是从赖少其赖老到您父亲师松龄大师,再到后面包括您在内的新徽派版画的翘楚们,传承的脉络和意味还是很清晰的,包括您布置的一些新徽派版画珍贵历史资料,都明显地体现了这种传承性。
师晶:新徽派版画创作,体现在一个“新”字上。古代徽派版画,在明朝的万历年间已经达到了世界级的辉煌。在那个时代甚至更早期,古徽派版画传到了欧洲,比欧洲彩色印刷术还早了一百多年。徽风厅里面还有2010年我在《美术》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从徽墨对徽派版画的影响,徽墨四大墨谱怎么传到欧洲去,怎样跟西方艺术上沟通,尤其是版画的沟通,作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中间的展柜放了很多我们徽派版画代表传承人黄勇提供的木模构件。我们徽派版画是2006年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勇提供的这一批老的木模构件,正好配上了我的这篇研究性论文,相得益彰,感受更深。
有这么一句话,世界版画看中国,中国版画看安徽,安徽版画看黄氏。在明朝万历年间,歙县虬村黄氏家家户户都是以雕版和印刷为生,整个村庄都是,出了很多的名家,当时被喻为“雕龙手”,这都是有史可查,有地方志和族谱记载的。鲁迅先生提倡新兴木刻,属于创作性版画,不同于古代徽派版画由三方合作完成。徽派版画是由新安画派代表性画家起稿子,交由歙县虬村黄氏一族,由“雕龙手”们将画家的创作精神转化为木刻的语言。我们四大名著里面的这些插图,多数都是徽派版画,这些书籍随着很多墨谱传遍全国,走向世界。徽派版画就是这样走向了世界。
将“木石精神”传承下去
徽派:您这次画展不搞研讨会,这20天您都在这里,向来看展的人推广新徽派版画,这也是您自己比较有匠心的设计吧?
师晶:这也是我的一个心愿。我是第一次办个人展览,恰逢赖少其先生诞辰110周年这个契机。赖少其先生晚年作品,上面都刻有一方印,叫木石斋,他自己也提出以木石精神自勉。鲁迅先生1935年曾给年轻的赖少其回过一封信。当年赖少其把他的很多木刻画寄给了鲁迅先生,其中附了一封信,求教于鲁迅先生:现在比较彷徨,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鲁迅先生在回信(这封信收在了鲁迅全集第十卷)中说: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
徽派:咱们赖少其艺术馆的外立面,好像也是一木一石的理念。
师晶:这个造型就是采用木头片、石头片做成,既是一个纪念,也是设计上的一个理念。像我办这个展览,刚才您提到的不搞开幕式,不搞研讨会,就是希望集中精力在有限的展出期,把这次展览、这个展馆变成版画推广的道场。欢迎广大的师生到这里来开展交流活动。你看这个展厅里面拆掉了几面墙,放一些我的代表性作品,其中在这个皖韵厅里面最主要的位置,是我们皖山,这幅画两次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画6米宽2米高,这是第一次在安徽拿出来进行完整的展示。这幅画我先后做过三个尺寸,在中国美术馆展览就是6米×2米的尺幅,把这里腾出这么大的空间,我们还要搞体验活动,以导赏为主,开展公共教学活动。
徽派:这也是“一木一石”精神的实际操作和具体表达。
师晶:展览一进大门的第一张,应该要挂我最主要的一件作品。但我挂了木石精神,用海报设计的木石精神,用53张照片组成了一个大大的“师”字,我本人姓师,同时也肩负师道传承的责任。这53张照片,是我近十年来和版画同道们在全省进学校、进社区开展版画推广活动的照片。新徽派版画要想更好发展,把老一辈赖少其先生的木石精神传承下去,最主要的是靠人,靠人来传承。我们应当给青年人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条件。我本人尽了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从亳州到黄山,我进15所高校进行过宣讲,就是希望有更多的高校开设版画专业。因为我们徽派版画是非遗项目,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年轻人不参与,那怎么会出作品呢?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会造就出一批新徽派版画的传承人,也必然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弘扬中华先进文化的版画精品。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上一篇:115幅作品展示中法风光
下一篇:一招教你缓解颈椎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