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董世梅 王眉灵 王培哲 陈昊 宜宾观察 罗顺 摄影 赵明
一场产业换道正在宜宾加速展开。
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城”势而上——“经济大省挑大梁”四川进行时》采访组在宜宾采访时得到两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从无到有”——一季度,宜宾储能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还是0;“从有到优”——西部首条BC光伏电池(背接触电池)量产线预计于5月底在宜宾投产。
两个变量指向同一主题:宜宾加速产业体系优化、重构。
宜宾三江口城市景观。 罗顺 摄近几年,各方对宜宾产业的印象早已不是“一黑一白”(煤炭和白酒)两大传统产业,除了动力电池产业外,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赛道也在加速蓄力。
上游,是“长江首城”宜宾的空间位置。从青藏高原奔涌而下的金沙江和穿成都平原蜿蜒而来的岷江在此汇流,滚滚长江由此向东奔流。四川宜宾合江门的“长江起点”碑,清晰地标注着三江口的坐标。
产业发展也要“争上游”,则是采访期间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其背后,讲述的是宜宾这座城市如何转换产业发展赛道、发展如何提速的勃勃雄心。而树立“上游思维”,则是在当地不断被强化的发展理念,即发展过程要注意防患于未然,提前布局,遇到发展难题时更要眼光投向“上游”。
精准培育,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宜宾采访期间,记者注意到,这座超460万人口生活的城市,早晚高峰期的主干道上,宜宾智轨专有车道畅行无阻。凭借专用道,宜宾智轨的速度比普通城市公交车快出近一倍。
产业培育提速,宜宾也划出了“专有车道”——构建具有宜宾特色和优势的四大主导产业、四大传统产业、四大未来产业为核心的“4+4+4”现代化产业体系。
宜宾城北,宜宾高新区聚集了39家晶硅光伏企业。在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楼顶的光伏板整齐划一、墙外的热力回收装置密集排布。依托技术优势降成本,这里每片光伏电池片的生产成本是行业内头部企业平均水平的85%左右。
满载货物的货轮从宜宾港出发。 罗顺 摄“我们正利用成本优势抢占市场实现满产。”公司行政总监李由介绍,在行业普遍面临大量亏损的背景下,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9%。
宜宾城南,占地600余亩的宜宾储能产业园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去年1月开工以来,园区已入驻12家企业,其中2家投产,还有10个项目正加快建设。
在首批落地产业园的宜宾中车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每2小时就有一个储能电池包下线,国内外订单纷至沓来,最远的运往尼日利亚。
宜宾计划今年新型储能产业年内迈上百亿元。底气何在?宜宾市叙州区储能专班负责人用手指画了一个圈:生产基地周边,已经布局有近10家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
位于宜宾储能产业园旁的大唐四川储能电站项目。 赵明 摄“专有车道”之外,更有“专门”服务。
宜宾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南岚介绍,培育重点细分领域,宜宾设立了市县各级20多个产业专班。
记者注意到,这几年宜宾紧扣主导产业发展,设立了市酒业发展局、数据局、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等,产业机构在市政府工作部门中占比近半。产业科室在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内设机构中的占比超六成,有效发挥机构服务产业作用。
精准培育如同“滴灌”,带动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一季度,四大主导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达到70%。
乘势而上,既有产业创造新优势
5月11日,宜宾三江新区凯翼汽车生产基地,统一涂装的白车身整齐停放在仓库外,玻璃在阳光下反射出亮眼的光,这些汽车组件要发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凯翼汽车是四川唯一兼具燃油和新能源双资质全品类的乘用车生产企业,2024年初与奇瑞汽车牵手合作,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转型方向,车机“大脑”从传统向智能蜕变。借力转型“东风”,市场销路拓宽,工厂年产量去年超6万辆,今年产销有望大幅攀升,超15万辆。
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凯翼汽车生产基地。 赵明 摄距离凯翼汽车生产基地不远处,宜宾天原锂电新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原锂电新材”)内,数百米长的生产线昼夜不停,国内新一代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预计很快实现量产定型,届时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将迈上新台阶。
这家企业的母公司是81岁能源化工“老兵”宜宾天原集团。氯碱化工行业近年来面临同质竞争、利润微薄的困境,天原集团在转型的十字路口看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在优势,选定动力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作为主攻方向,去年成为国内某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当年唯一新增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商。
化工“老兵”勇闯新能源赛道的同时,纺织龙头也在新材料领域展开探索。
在宜宾高县福溪化工园区,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银色的热力管道纵横排布,绿色低碳新材料年产5万吨莱赛尔项目位于其中。莱赛尔以植物中的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生产过程基本无污染,产品废弃后可回收、可生物降解,项目今年有望实现8亿元产值。
新材料延伸新链条,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宜宾加快布局年产35万吨、全国规模第二的莱赛尔短纤绿色生物基纤维产业等。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进军新材料领域让企业在传统纺织行业竞争中“弯道超车”。
宜宾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宾正在产业金融、科技等领域发力,帮助能源化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企业寻找新能源、新材料等发展机遇,助其驶入产业发展“快车道”,带动宜宾产业转型“提速”。
布局未来,保持“创新焦虑”
“这里的企业有些‘贪心’。”这是记者在宜宾走访了若干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后的感受,“贪心”无他,指的是企业的“创新焦虑”。
这是行业深度调整的必然。
英发德耀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发德耀”)位于宜宾高新区高新大道上的大门,挂着三块“同姓不同名”的牌子——英发德耀、英发德坤、英发德睿。
“第一个是生产N型光伏电池的子公司,第二个是生产上游原材料的子公司,还有一个是我们研发下一代BC光伏电池的子公司。”英发德耀首席品牌官龙盛说,不同名称代表着技术路线上的探索和布局。
历经行业深度调整,2024年11月,英发德耀牵手国内光伏龙头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共同开发新一代BC光伏电池片技术,光电转化效率从当前主流技术的27%左右,跃升至30%以上。预计5月底,这条西部首条BC光伏电池量产线就将投产。龙盛透露,公司针对BC光伏电池片的下一代——钙钛矿光伏电池技术研究已经启动。
位于宜宾高新区的和光同程晶硅光伏生产基地。 赵明 摄不仅光伏,同样面临剧烈市场波动的动力电池产业也有动作。
在宜宾三江新区,四川时代八期、九期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建设,八期项目预计年内投产。动力电池产业一边加速上量,一边加快技术迭代。落户三江新区的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正加快推进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5月底,由该工作站打造的国内首条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试制线将在这里正式投用,这将是国内首次实现相关技术的全流程中试,宜宾造固态电池距离量产又近了一步。
布局未来产业更需要提前布局。
宜宾加大对外招引力度,分领域分赛道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希望复制在光伏、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赛道的成功经验。眼下,宜宾正谋划新一批城市“未来产业”,瞄准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潜力股”,成立相应专班,开展前瞻性研究。今年6月,宜宾计划在北京围绕低空经济等开展专题招商推介……
我们期待,宜宾以“上游思维”“逐立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