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15日讯(记者 李洁)房地产行业持续深度调整背景下,与房企债务兑付相关的信息,仍然是市场关注的热点。
5月15日,记者从独立信源处独家获悉,龙湖集团已将“22龙湖03”的兑付资金全额拨入偿债专户,总金额5.2亿元人民币,涵盖5亿元本金以及2000万元利息。
公开资料显示,“22龙湖03”于2022年5月发行,规模为5亿元,票面利息4%,行权日期为5月19日。
“22龙湖03成功兑付后,龙湖在2025年内已累计兑付境内公开债券约70亿元,均为如期兑付。”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上述债券的兑付是龙湖在债务兑付中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其多次提前或如期完成债券兑付工作。今年1月,龙湖兑付了“22龙湖01”、“20龙湖02”两支债券,合计39.775亿元;3月4日,龙湖如期兑付“20龙湖04”,行权金额约25.02亿元。
“坚守财务安全是龙湖发展的底线,公司把公开市场不违约,履行所有债务安全兑付,银行贷款不逾期不展期作为首要原则。”龙湖集团首席财务官赵轶表示。
针对2025年到期债务,赵轶表示,龙湖已经做好清晰的偿债计划,将提前铺排、有序归还。
记者从龙湖方面获悉,今年其待归还的公开债务有三类:一是7、8月的国内信用债,会提前准备好偿还资金;二是年底到期的85亿元海外银团,会从三季度开始有序逐月归还;三是中债担保债券,今年到期35亿元,一笔在8月份,一笔在11月份,该项债务有资产抵押,因此龙湖会用经营性物业贷将其置换出来。
事实上,龙湖集团早在2022年便开始通过战略规划压降负债。
“2022年时,我们当时认为整个国内信用债市场,可能会对民营房企阶段性‘关闭’,所以我们在做压力测试时,即做好不再新发信用债的准备,并提出以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来压降有息负债,去倒逼业务发展。同时,因为在内部提出经营性现金流为正的要求,也会对一些投资性、规模的冲动,形成克制效应。”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陈序平称。
其表示,到了2023年,龙湖进一步意识到仅靠上述策略还不够。龙湖有大量经营性资产,如天街、冠寓等,但当时并没有把这些项目的融资效率做起来。
“2024年1月底,经营性物业贷新政落地,龙湖当年做了接近300亿元的经营物业贷增量,同时因为不断有新增商业项目开出来,整体经营性物业贷达到773亿规模,可以用来置换集团信用融资。”
上述管理层介绍,龙湖经营性物业贷今年预计新增100亿元以上,在年底整个经营性物业贷有机会达到接近900亿元的规模。
“对龙湖而言,近几年主要围绕两大核心目标推进债务管理工作。一是通过正向经营现金流降低有息负债的总额;二是通过经营性物业贷置换短周期的信用债,通过两三年时间完成整个债务结构的切换。”赵轶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5年是龙湖债务结构转换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到2025年底,龙湖整体债务会进一步下降,达到1400亿左右。”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龙湖有息负债规模降至1763亿,直接融资比例降至17%,银行融资占比为83%。
不过,在坚持债务安全优先于增量投资的战略下,龙湖也并未完全放弃投资机会,而是保持了一定的投资强度,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
截至今年4月,龙湖共新增土地储备4宗,权益总对价约17.74亿元,新增项目分别于上海、苏州、贵阳等地。
“在保障安全性偿债的前提下,我们会择机获取新土地,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弹性的供货。”龙湖管理层表示。
公司业绩方面,截至4月末,龙湖集团累计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220.8亿元,合同销售面积160.3万平方米,实现经营性收入8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