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算法开始“读懂”中式烹饪的锅气,当厨电产品能根据用户需求推荐健康食谱,并通过精准控温复刻健康烹饪手法,厨房正在从传统烹饪空间蜕变成为智慧健康饮食的前沿阵地。2025年,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的深度渗透,智能家电硬件与软件的协同创新进入爆发期。厨房空间也开启了一场以健康管理为核心的智慧升级。从食材溯源到营养定制,从烹饪辅助到环境感知,饮食场景正通过“硬件智能化+软件生态化”的双重路径,为消费者带来新的健康饮食生活方式。
需求驱动创新,企业布局多元健康产品
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日益强烈。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如今开始关注“吃得健康”,大众饮食观念的转变成为驱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家电市场迎来新的变革契机,各大企业敏锐捕捉到健康饮食这一消费趋势,纷纷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健康饮食赛道,以创新技术和产品升级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新期待。
目前,消费者在饮食方面的健康需求主要有低脂、低糖、低嘌呤等。围绕这些需求,企业相继布局多元健康产品。
例如,美的发力低脂领域,推出搭载脱脂减盐燃卡技术的微蒸烤一体机,内置减脂蒸烤功能,高温溶脂、凝水脱脂、导油排脂3套程序操作下来,可还原食材理想脱脂状态。比如,一块250g的五花肉,美的mini微蒸烤的燃脂率较传统烧烤提升72%,一年下来可以减少2.6L油脂摄入。这不仅让消费者在享受香脆口感的同时,不用担心摄入过多油脂,还为健康饮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让美味与健康得以兼顾。
控糖一直是健康饮食的重要议题,电饭煲产品也在这一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目前主要通过沥米烹饪方式,降低米饭中的糖分含量。这种电饭煲利用高温蒸汽将米饭中的淀粉分解,从而减少糖分摄入。并且通常具有滤网或分离器,以便在烹饪过程中将淀粉与米粒分离。当前,美的、九阳、苏泊尔、大松等企业推出了低糖电饭煲。
越来越多的厨房小家电也围绕健康进行技术升级。以九阳破壁机K7 Pro为例,该产品独创的两段恒温脱嘌呤技术,为消费者带来更健康的低嘌呤豆浆,助力打造健康生活方式。
食品安全是健康饮食的基础,不少企业从该领域切入,推出创新产品。例如,海尔冰箱通过EPP超净系统,实现除菌、除异味、除病毒、降农残、防霉菌五效合一;美的冰箱中搭载的脉冲杀菌保鲜技术,可穿透食材包装对食材进行杀菌的技术,解决即食食品微生物滋生问题,为用户带来更健康、安全的食品储存体验。
同时,以“去农残”“杀菌”“去激素”等功能为卖点的果蔬清洗机走红。为了保障食材健康,目前部分果蔬清洗机采用多重清洗技术组合,例如,东菱DL-1326型号果蔬清洗机采用羟基水离子+微气泡+旋涡水流技术,荣事达采用臭氧净化+微气泡+旋涡水流技术,均能实现物理与化学作用的双重净化。
除此之外,针对特殊人群的健康饮食需求,厨电企业同样展现出创新智慧。面向母婴人群,家电企业推出温奶壶、摇奶器、辅食机、喂养台一体机等产品。例如,苏泊尔宝宝辅食机可以根据宝宝的月龄、不同菜品,自动匹配对应的辅食颗粒度、浓稠度、软硬度,提供恰到好处的喂养。小白熊推出全水路净化的母婴泡奶机,不仅获得了母婴特色净水机认证,还具有双重灭菌、纯水直出、高效制水等功能,同时预排管道水拒绝“隔夜水、温度差”。另外,小熊也推出了母婴系列产品。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是企业对消费者健康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对健康饮食场景的深度挖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厨电将围绕健康饮食推出更多创新产品,持续为消费者带来更健康的生活体验。
AI赋能,向“智能健康管家”升级
AI技术正在深度赋能健康饮食场景,主动为用户提供健康服务。当前,各大厨电品牌纷纷推出具备健康管理功能的智能烹饪系统,为厨电产品内置“智慧大脑”,让其拥有“深度思考”能力,可以依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
其中,方太的解题思路是将Healthy CookingGPT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搭建理解中国厨房的AI思维。方太通过AI Genie(AI大脑)、AI慧眼等多维数据输入和采集,将数据洪流汇入DeepSeek-R1加持的Healthy CookingGPT智能中枢,与上千种烹饪场景的千万级知识图谱产生化学反应后,为用户提供饮食、烹饪建议。据介绍,Healthy CookingGPT融入DeepSeek-R1的推理能力,可以根据日常菜谱的使用数据、厨电烹饪数据、个人健康档案、饮食习惯、健康数据等信息,动态生成个性化菜谱,并做到用户菜谱口味的自适应。例如,针对偏爱清淡饮食的健身用户,自动推荐高蛋白、低盐低脂方案;根据孕妇口味和营养所需,结合孕周数据调整叶酸与铁元素等摄入量,实现健康管理的自动适配。
老板电器在AI大模型上投入大量资源,并发布AI烹饪大模型“食神”。据老板电器有关负责人介绍,“食神”提供烹饪助手、健康助手以及产品助手等功能,不仅接入DeepSeek,还集成老板电器在烹饪领域40余年的所有数据,能实现多项创新功能,如拍食材识别菜谱、通过面部识别或体检报告生成健康营养膳食规划等。最重要的是,“食神”能调动所有设备协助用户实现从食材选取到完成烹饪的全过程。此外,“食神”支持上传体检报告,针对报告中各项健康指标进行分析,并在后续对话中持续关注用户的健康状态,推荐更适合的健康饮食。
海尔同样有所布局,并发布了HomeGPT。在厨房场景中,HomeGPT不仅能根据用户的需求生成菜谱,还能根据用户的饮食习惯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用户只需发送一张食材的照片,HomeGPT即可生成对应的菜谱并提供烹饪指导,还能够记住家庭成员的饮食偏好,不断提供更符合个人口味的菜谱建议。同时,HomeGPT还可以通过感知用户的语气或情绪变化,适时调整交互方式,使得用户在享受智慧家居的过程中不再有指令的枯燥和机器化感受。
博西家电凭借深耕多年的Home Connect晶御平台,通过精准推送契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内容,引发不同人群对健康价值的共鸣。该平台与豆果美食合作,用户不仅能查看海量菜谱,还能获取详细营养成分信息。
由此可见,厨电企业正以智能系统为核心,通过收集分析用户健康状况、饮食喜好等信息,提供个性化食谱与饮食建议,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健康管理的转变。这一变革也契合目前消费者的需求。据添可有关负责人介绍,消费者期望厨电设备能够依据自身营养需求以及健康管理目标定制专属菜谱,比如提供低油、低盐等特色方案。
软硬件协同,赋能健康饮食场景革新
现阶段,健康饮食场景落地,更多还是依托产品智能化升级以及产品之间互联互通实现。厨房场景在AI视觉识别、智能传感、大模型算法等核心技术的加持下,实现“软件+硬件”协同创新,让食材和烹饪出的食物更加健康。
在食材管理方面,冰箱作为主要的“智慧中枢”,正在从“响应指令”到“主动服务”变革。例如,海尔冰箱通过AI保鲜大模型与DeepSeek的深度融合,为用户带来AI保鲜、AI管理、AI交互三大革命性体验,让食材持久锁住水分与营养。三星AI神冰箱通过AI混合制冷技术,能够动态检测环境温度和使用模式,根据用户习惯实现精准控温,有效提升食材保鲜效果。
在智能系统和技术升级的加持下,厨电产品的烹饪过程也产生变革。例如,博西家电旗下产品西门子studioLine系列智瞳AI烤箱,采用行业独家的耐高温AI智瞳技术,配置500万像素、耐500℃高温的高精摄像头,精准捕捉食物色泽的微妙变化,实时监控烘焙过程。通过多点AI精控探针系统可实时感知食材状态,自动调节烘烤时长,确保每一道料理都能达到最佳火候。
自动烹饪设备更是“软件+硬件”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例如,添可发布的具身烹饪大师食万天工,实现“开口即美味,精准如私厨”的烹饪体验。当用户想要烹饪适合体重管理期的菜品,或者有特定的健康食材需要烹饪时,只需与食万天工进行语音对话,便能轻松获取实时生成的AI菜谱。
博世Cookit智能烹饪灵感锅不仅拥有2000多道智能食谱,让新手烹饪也能简单又专业,还搭载博世SmartSensor控温系统和30多种烹饪方式,全方面满足健康、高效烹饪需求。
然而,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采访中,有企业负责人直言,尽管硬件智能化与软件生态化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当前健康饮食场景仍存在“设备孤岛”现象。各产品间的数据互通与功能协同不足,导致用户难以获得连贯的健康管理体验。未来,打破设备壁垒、建立统一的健康饮食生态将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
此外,方太智能厨电研究院院长俞贵涛认为,健康是一个维度很大的话题,饮食健康的实现不仅仅局限于厨房之间。因此,方太也在进行更多的探索,例如与智能手表企业合作,通过智能手表检测到用户的运动情况后为其推荐降糖、低脂等合适的食谱,探索健康管理的更多可能。
当AI开始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火候哲学”,健康管理从医院走向家庭厨房,健康饮食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未来,随着AI技术的升级以及DeepSeek等大模型的持续进化,厨电行业将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的健康饮食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