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观察经济脉动的“晴雨表”。进入五月,我省各地大小港口延续了今年以来的繁忙景象,特别是这两天,好消息不断传来,多个港口创下了历史纪录。
今天中午12点,印度籍货轮“安纳德”号在卸载完94480吨铁矿后,缓缓驶离南通如皋中林港务集团码头,11.98米的到港吃水深度刷新了如皋港接靠船舶吃水新纪录。
南通如皋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商务部部长吴洋说:“这次吃水提升对我们港口有个重大的意义,标志着中宁如皋港在江北沿线成为靠泊能力吃水最深的第一大港。客户的运输成本有效地降低了,载货量也增大了。”
同样喜人的场景也出现在镇江港。5月9日,在镇江海事、引航等部门的精心维护保障下,吃水12米的“宝仪”号货轮装载货物缓缓到港。船舶的成功靠泊,标志着镇江港CAPE型船舶吃水常态化提升至12米,船舶单航次可多装载8000吨货物,每年可节省物流成本近5500万元。 不断刷新的吃水深度,不仅标志着长江12.5米深水航道“黄金效能”进一步释放,也折射出江苏经济迸发的强劲活力。5月13日,利比里亚籍“远福”轮装载8套我国自主研发的6.25兆瓦风电设备,从连云港口岸启程驶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越南,一举刷新今年连云港港单船风电出口纪录。这批风电设备单片叶片长度近90.5米,是我国上市企业--金风科技外贸出口最长的叶片。
连云港港东方港务分公司滚装部副经理闫铭乔说:“我们提前与口岸单位建立协同机制,量身定制‘船——货——场’联动方案,提前预留专用堆场并实施动态监控,实现货物到港后无缝衔接,大幅提升装船效率,助力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推动‘中国智造’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发展迈向新高度。”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8.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94.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5%、7.3%。外贸集装箱吞吐量334.4万标箱,同比增长5.2%,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彰显出强大韧性。
【责任编辑: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