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3月8日,一艘满载4800吨澳大利亚谷物的货船“萨莉·马士基”泊靠上海港,标志着马士基集团正式踏入中国市场。百余年来,马士基不仅在海运领域精耕细作,更将业务版图扩展至供应链管理、内陆运输及多式联运等多个领域,积极参与中国国际供应链合作。
作为链博会的“老朋友”,马士基连续两届参展,并在首届链博会中率先签署参展合同。“当第一次听到中国贸促会将举办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展会时,我们就很感兴趣,因为这和我们的业务紧密相连。”马士基集团北亚区首席代表彦辞表示,这不仅是因为马士基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着高效、可靠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更在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中愈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参加链博会不仅是对我们业务的一次重要展示,更是深入了解中国供应链发展动态、探索更多合作机遇的宝贵机会。”彦辞说。
首届链博会上,绿色甲醇燃料船舶技术、4PL数字化解决方案、物流追踪系统以及碳足迹确认等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马士基在可持续发展与数字化领域的领先地位,更诠释了这家企业对链博会核心价值的理解——链接全球资源,推动行业绿色转型与数字化转型。
事实证明,马士基的选择非常具有前瞻性。链博会不仅为马士基提供了展示实力的舞台,更助其结识了众多潜在的合作伙伴。2024年,马士基向中国船公司订购了50艘船舶,其中包括技术难度颇高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这一举动让整个航运业为之震动。而今年2月,马士基再次发力,追加订购了40艘船舶。此外,马士基还计划在华再订12艘大型“巨无霸”船只,据估算,这些订单的总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
在第二届链博会筹备期间,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陈建安出访丹麦,到访马士基总部,与集团高层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就链博会的展示方案、合作方向以及未来规划展开了热烈讨论。马士基总部对链博会的高度重视,不仅体现了其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也展现了其作为全球供应链领军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值得注意的是,马士基不仅自身参展,还携手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参与,构建起从原材料到终端用户的完整产业图谱。这种“链式参展”的做法,形成更强大的示范效应,使更多企业认识到链博会的价值并纷纷携优质项目与创新成果参展,链博会迅速成为全球供应链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这种良性循环不仅提升了链博会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全球供应链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中国市场,马士基积极推广绿色甲醇燃料船舶技术,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大幅降低了航运过程中的碳排放,更为全球航运业树立了绿色发展的新标杆。此外,马士基数字化解决方案不仅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更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
“全球贸易和全球供应链创造了大量的岗位、价值和机会,中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马士基集团董事长罗伯特·马士基·乌格拉表示,链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球供应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马士基等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深耕创造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