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
傲然挺立的杜松。
护林员巴特查看树木长势。
形似宝塔的杜松。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彦沟管理站辖区,一株株形似宝塔的杜松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初夏,深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彦沟管理站辖区,一株株形似宝塔的杜松挺立于阳坡及山脊线上,犹如给山体披上鳞甲。这些被当地人称为"不老松"的杜松,是保护区的标志性物种。
杜松为常绿乔木,根系发达,可深入岩缝吸收水分,耐寒、耐旱、耐贫瘠特性显著,能适应大青山半干旱区年均300毫米降水量和石灰岩山地瘠薄土壤环境,其生物学特性堪称植物界的生存典范。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五当召、白彦沟、青山、昆都仑管理站辖区,现存群落多呈斑块化分布,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占比超40%,其中最大树龄超过600年。
据保护区白彦沟管理站长韩学武介绍,杜松可截留降水25%—30%,根系固土能力是普通灌木的3倍,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杜松生长状况能直接反映山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是监测区域生态变化的“天然标尺”,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霍晓庆 通讯员 田宏 摄影报道)
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