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徐州分公司的一处工位上,一张泛黄的纸条上的字迹依稀可见:“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这张跨越了16年的小纸条,映射着一名通信人的成长。
纸条的主人是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徐州分公司政企客户部经理杨培培。一张小纸条,从最初的个人座右铭逐渐升华为团队精神坐标,最终凝聚成引领发展的标杆力量。
破茧:从“下笨功夫”到“展硬实力”
2009年,杨培培从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了徐州移动。非通信专业出身的她,在刚开始工作时常感觉力不从心。初次跟师傅去客户机房勘查,面对客户的专业提问,一时回答不上来的杨培培满脸通红。也是从那一刻起,她体会到跨专业的艰难。“归零重启,没有捷径,唯有深耕。”杨培培暗下决心。
白天,她奔波于客户之间,在设备标签上认真记下各种需求和技术参数;晚上,她挑灯研读《通信原理》,整理出的学习笔记摞起来足有一尺高。正是带着这份执着与坚持,入职一年的她便开始带领团队登上年度绩效榜榜首,荣获“省先进个人”称号,在市总工会首届“全球通我能”技能比武大赛中,斩获“徐州市五一创新能手”称号。在通信这条路上,杨培培以踏实稳健的步伐不断精进成长,从通信新兵成长为行业尖兵。
成长:从“功成有我”到“行业标杆”
2020年1月的一天,徐州分公司接到市传染病医院的紧急支援请求,要求在12小时内建成远程会诊系统,时间紧、任务重,杨培培主动请缨、带队突击。
彼时寒冬凛冽,杨培培和团队成员在零下9摄氏度的寒风中铺设光缆、调试网络、安装设备,重点解决会议系统不兼容的问题。一直忙碌至深夜,一通家里人打来的电话让杨培培陷入两难。“妈妈,我要找妈妈……”电话那头,是6岁生病的女儿,杨培培心里满是焦灼。但看着眼前未完成的任务,她强忍泪水安抚女儿后便挂断了电话,用冻得通红的手抹去眼泪,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一夜过去,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会诊室的玻璃,看到省医疗专家通过远程会诊平台指导院方讨论治疗方案时,杨培培露出了欣慰而满意的微笑:“通信人的坚守,就是用科技为生命护航,赋予城市温暖。”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
守护一方网络,服务一方客户,巾帼不让须眉的杨培培一直在路上。
2025年元旦跨年夜,在徐州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看着大屏上播放着无人机回传的实时画面,杨培培心中满是自豪。这是她和团队耗时3个月部署的5G+无人机飞行管控平台。此前,面对公安网络环境复杂等现实难题,她和团队不断创新,历经多次实验。最终,通过将平台整合到二类区独立部署,实现了时延降低80%,并解决了视频回传卡顿的问题,有力保障了综合执法效率与飞控安全,在智慧城市的安全管理中彰显出移动通信力量。
转型:从“做好自己”到“匠心传承”
面对挑战,杨培培从不抱怨,而是愈挫愈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如今的杨培培,不仅是备受客户信赖的客户部经理,她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就是“杨培培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人。
走进工作室,“90后”工程师小赵正忙着调试“AI能耗管家”。看着他专注的背影,杨培培仿佛看到当年那个同样认真的自己。16年弹指一挥间,从通信小白到行业尖兵,杨培培用自己的坚守证明,真正的匠心既能穿透时光的尘埃,更能照亮时代的征程。
如今,工作室有30多位成员,他们依托公司在物联网、大数据、算力等方面的优势,聚焦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智改数转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发明等一系列创新活动,助推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先后培养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级技术专家等人才,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
杨培培始终坚信,每个技术突破的“小齿轮”,都要精准咬合国家发展的“大时钟”。站在大龙湖畔,这位16年如一日奋斗的移动人,正用坚持逐梦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