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巴西特派记者 邵世均 本报记者 李 萌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1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经贸合作上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受到关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王友明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拉贸易呈现井喷式增长,双方已超额完成此前定下的贸易额目标。此外,双方合作领域广泛,涵盖工业、农业、科技、金融等,形成贸易与投资齐头并进,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共同发展的态势。
4月27日,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比亚迪“深圳”号,首航驶往巴西。据悉,该运输船搭载7000余辆比亚迪新能源商品车,创下国内汽车单次出口量一个批次最多纪录。 (IC photo)
“开启巴西外卖市场新篇章”
美联社提到,在中拉论坛上,中方承诺将进口更多拉方优质产品,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拉投资,并表示北京计划拓展清洁能源、5G通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实施中拉科技伙伴计划。
路透社等媒体称,中国是拉丁美洲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拉丁美洲是中国在亚洲以外最大的对外投资目的地。去年,中拉贸易总额首次超过5000亿美元。
在12日举办的“中国-巴西商业研讨会”上,巴西总统卢拉与美团创始人、CEO王兴会面,并见证签署投资协议。美团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正式将其旗下外卖服务Keeta引入巴西,并计划5年内在巴西投入10亿美元支持该项目发展。根据投资协议,Keeta进入巴西后,将在当地建设全国性即时配送网络,同时,也会为当地合作伙伴提供综合服务、营销工具和数字化运营工具,支持当地餐饮商户的业务。
巴西UOL新闻网13日报道称,美团的进入将开启巴西外卖市场的新篇章,外卖行业将在经历疫情造成的衰退和客流量下降后迎来转折点。巴西食品服务研究所称,2024年外卖用户数量下降了3%,目前行业的增长完全依赖食品价格上涨来维持。美团等巨头的到来被视为一种“颠覆性”因素,能够重新引发竞争。有了新的理念,iFood、Rappi和99 Food等现有外卖平台将更加注重盈利能力、多样化和差异化。
此外,蜜雪冰城将在巴西投资32亿雷亚尔(约41.1亿元人民币)用于建厂、拓展门店。长城汽车、广汽集团等也计划在巴西投资。
王友明告诉记者,中拉新兴领域合作包括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高科技经济。除了巴西,未来有关合作还可能拓展到哥伦比亚、智利和秘鲁等国家。
免签“意义远超旅游消费”
一些外媒关注到,为进一步便利双方人员友好往来,中方决定首批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5个国家实施免签政策,并适时扩大对地区国家覆盖范围。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王笑宇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方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5个国家实施免签政策,释放出非常积极的信号。除了文旅,该政策对商贸和文化交流的作用更大。从客源结构看,赴华外国游客中亚洲和欧美占比大,拉美及加勒比地区人数相对较少,未来也较难成为入境游主要客源地。但从商贸和文化交流角度来看,其意义远超旅游消费层面,更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开放性、政策包容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形象。
中企新建出口码头
《纽约时报》称,长久以来,中国一直从拉丁美洲进口石油、铁矿石、大豆和其他大宗商品,这为许多拉丁美洲国家提供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去年,中国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购买了价值2400多亿美元的商品,其中近一半来自巴西。
另据《华尔街日报》13日报道,中粮集团计划在巴西桑托斯港建造其海外最大的出口码头,以管理玉米、糖和大豆的运输,确保大豆和其他食品的供应来源。
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国际此前宣布,今年3月正式启用位于巴西桑托斯港的第一阶段农产品码头,该项目总投资达2.85亿美元。巴中通讯社13日报道称,中粮国际加码巴西农产品出口,在桑托斯港建设现代化物流枢纽。桑托斯港是拉美最大的港口综合体,承载着近1/3的巴西国际贸易,在全球农产品出口链条中占据重要位置。
据中粮国际发布的公告,该农产品码头预计将在2025至2026年分阶段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出口大豆、玉米、糖和小麦等农产品,年出口量可达800万吨。
王友明称,拉美建设基础设施缺少投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拉美难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测算,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推动拉美地区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王友明认为,拉美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阶段,中国的大市场、大投资将与拉美的大资源形成互促互补效应。拉美国家也希望搭乘中国经济快车,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