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 王天星
政府相关部门应探索建立面向户外探险活动的公共服务体系,户外探险活动组织者应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相关社交媒体及户外运动网站管理者应保障发布的信息真实、全面、准确,户外探险活动的参与者也应做好自身安全保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喜欢到雄伟的高山攀岩、到神奇的沙漠探秘、到沟壑纵横的荒野穿越,体验神奇与激情,感受惊险与刺激。然而,户外探险活动在给人们带来超然乐趣和极致体验的同时,也暗藏着诸多风险,甚至可能酿成悲剧。促进户外探险活动规范健康发展,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努力,综合施策。
首先,探索建立户外探险公共服务体系。当前,户外探险活动正在从少数群体的时尚爱好日益成长为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面对广大民众走向自然、走向户外的旺盛需求,简单地以其风险较高为由加以禁止既不合理也不可能。要强化户外探险活动安全,相关部门应探索建立更加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协调组织地质、生态、水文、气象等方面专家,在现有的国家级自然公园或其他区域,选择一定数量适宜开展户外探险活动的区域、线路,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建设相应的户外指引标识和户外紧急避险等设施,面向广大户外探险活动爱好者开放;二是相关行业组织应抓紧出台更为全面、系统的户外探险活动规范,如领队资质、认证标准、装备清单、培训规范、救援机制等,并积极推广应用;三是建立户外探险活动合规机构名录并定期更新,通过官方网站、主流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开,供广大户外探险活动爱好者选择。
其次,落实户外探险组织者的安全主体责任。按照现行民法典、安全生产法等法律的要求,无论是否营利,户外探险活动组织者都应承担起活动安全的主体责任。
户外探险活动组织者应当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一是要拥有符合相应资质的人员和通信、急救、照明等装备;二是要落实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护、设备维护制度,确保设施完好并有应急备件;三是要针对活动开展风险评估,制定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四是要制定户外活动安全提示并在活动前向参与者进行宣讲,确保参与者知晓并愿意遵守活动安全守则;五是要与户外活动区域属地救援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信息通报机制。唯有组织者全面落实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关于户外探险活动相关标准,户外探险活动的安全开展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再次,引导、规范社交媒体全面、准确发布户外探险活动信息。当前,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渲染户外探险地的神奇美景,频频推介户外探险网红打卡地,吸引、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户外爱好者去穿越“秘境”。
然而,一些社交媒体未对相关信息进行严格审核,也未在相关页面上进行安全提醒;有的户外运动网站及其应用发布的户外运动线路存在虚假、错误信息。
可以说,个别夸大和虚假宣传,对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造成了一定的诱导。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应按照网络安全法、《地图管理条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的相关规定,对社交媒体及户外运动网站进行规范和治理,确保户外探险信息发布的内容真实、准确。
最后,提升户外探险活动参与者个人的安全意识与能力。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最直接的损失承担者就是活动的参与者。在户外探险活动中,活动的参与者应是自身安全的第一守护者。
为此,户外探险活动的参与者应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活动组织者;提前了解户外探险活动区域的天气、水文、地质状况等,并对风险作出合理判断,谨慎参加可能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探险活动;在参加活动前对自身体能状态、应急装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加以确认;在户外探险活动中自觉遵守安全准则,不擅自行动。
总之,推动户外探险活动健康发展,需要多方面综合治理,需要引导与规范并重。政府相关部门应探索建立面向户外探险活动的公共服务体系,户外探险活动组织者应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相关社交媒体及户外运动网站管理者应保障发布的信息真实、全面、准确,户外探险活动的参与者也应做好自身安全保障。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户外探险运动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旅游政策法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