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中国乒乓球队自1959年容国团首夺世界冠军以来,凭借历年来积累的荣耀,乒乓球成为当之无愧的“国球”。在尘埃落定但余热未散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展现出一如既往的实力,再次创造了历史。
有一本名叫《乒乓世界》的杂志,全程见证并记录了这段历史。在巴黎奥运会上,该杂志关注了五枚乒乓球金牌的诞生过程,以及金牌背后的人。
姗姗来迟的第一金。男女混双在东京没能圆的梦,把希望留给了 “00后”的孙颖莎和王楚钦。这枚珍贵的金牌见证了他们三年的艰苦磨砺没有白费。这是中国乒乓球队的第一枚奥运混双金牌,也是一段失而复得的珍贵经历。
锲而不舍的第二金。这不仅仅是一个艰难争取来的机会,更是老将的顽强坚守。与其说这是一场技战术的胜利,不如说这是一场意志力的胜利。当陈梦成为国乒历史上第四位奥运会乒乓球单打冠军蝉联者,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个认真做过的梦,经时间的沉淀后都会成真。
险中求胜的第三金。并肩作战、会师决赛的剧情没能上演,当赛前状态并不佳的樊振东早早面对单枪匹马迎战的局面时,我们或许可以说,这是国乒20年来最难的一次。但他顶住了压力,证明了自己已经足够担起团队重任,“大满贯”就是对他最好的奖励。
众志成城的第四金。相比于女乒,世界男子乒坛在这个奥运周期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无论日韩还是欧洲的几支劲旅都在迅速成长,中国男队赢球不易。“80后”“90后”“00后”,这支劲旅贵在传承,以集体的力量实现了五连冠。
完美收官的第五金。这是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历史上第一次以女子项目收官,中国队的姑娘们展现出了绝对的实力,中国队也因此成为世界乒乓球运动历史上第一支在一届奥运会上包揽乒乓球项目五枚金牌的队伍。这枚金牌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征战夏季奥运会半个世纪以来夺得的第300金,标志着中国体育的新高度,“国球”当之无愧!
金牌背后,是从晋级赛到金牌赛一路过关斩将的球员们:孙颖莎、王楚钦、陈梦、樊振东、王曼昱、马龙。“莎头”混双的金牌鼓舞士气,樊振东上演史诗级逆转,“六边形战士”马龙成为首位六金王,男团的炸裂释放,女团的酣畅淋漓,留下了很多让人难忘的瞬间。
在混双迎来美丽的首金后,孙颖莎面对镜头坦言:“我和王楚钦从2017年开始配合混双,大大小小的比赛冠军都拿过了,奥运会对我们两个来说是最神圣也是最伟大的舞台,我们做到了。”这份从“自我突破”到“团队担当”的蜕变,正是“00后”领军者的成长注脚。正如书中所写:“当日历倏忽翻到2024年的夏天,‘奥运夺冠’的呼声是众望所归的期盼,也是23岁的孙颖莎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王楚钦罕见介绍了此次赛事的备战过程:“赛前针对对手的打法,我们看录像、互相沟通,把我们的思路说出来,我们两个互相感觉对方的球路,讨论怎么去打。”这点既是双打项目的取胜关键,也反映了他作为运动员的成熟与责任感。
作为奥运史上首位“六金王”,当记者问马龙为何如此热爱乒乓球时,马龙回答:“这项运动陪伴了我30多年,因为乒乓球,很多人知道了我,乒乓球带给了我尊重和荣誉,同时也带给我很多刻骨铭心和激动的时刻,所以没有办法不喜欢。”这番话,正是国乒长盛不衰的精神内核。
这些话语、面孔和场景聚集起来,成为《乒乓世界》最新出版的《这里,群星闪耀》一套7册书。七册书分别为:乒坛典藏,绽放巴黎(团队篇)、责任与梦想(孙颖莎)、不一样的成长(王楚钦)、梦的延续(陈梦)、“大满贯”(樊振东)、坚韧的力量(王曼昱)、六边形的六金王(马龙)。书中收录了445张高清照片,以图文形式全景回顾中国乒乓球队在巴黎奥运赛场上的辉煌时刻以及无数的动容瞬间。此外,书中特别收录专业赛事解说文字,诠释激情瞬间、制胜分解析、领奖台高光时刻等珍贵画面,高清影像与文字复盘被细致还原,呈现最真实的赛场情绪,以原生态的视觉冲击直击人心,让读者身临其境重温赛场的紧张与荣耀。
巴黎奥运会结束了,但在这本书里依旧可以感受到奥运精神,回顾高燃名场面,这里群星闪耀,致敬向上的人生。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文/图
(《记录国乒在巴黎的荣耀征程》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