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高质效金融服务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本报评论员
5月14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政策举措》),提出要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强国建设。这份靶向精准、举措务实的政策文件,对于完善科技金融全链条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资本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数据显示,过去5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14%提升至47%;科创票据累计发行8000亿元;超过170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3万亿元。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不少投资机构注重中短期盈利,以“为卖而买”的心态参与投资,耐心资本不足。我国实体经济的融资方式长期以追求安全性、盈利性的间接融资为主,与科技型企业的高风险、长期性存在天然矛盾。科技、金融、财政等多部门之间协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科技金融政策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政策举措》的出台,有助于促进科技金融在支持我国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顶天立地”的作用。“顶天”,就是保障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实施,加强对国家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金融服务。“立地”,就是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政策举措》明确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流入科创领域,统筹推进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发行等政策工具,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这有助于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政策举措》提出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将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作为重要方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未来产业。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将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也将如同强力引擎,拉动大量社会资本跑步入场,孵化更多科技型企业。建立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试点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举措,为科技创新开辟了专属资金通道。科技保险领域亦有动作,通过打造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以共保体方式开展重点领域科技保险风险保障等举措,能让科技保险成为支持创新的减震器和稳定器,让科技型企业更加放心投入创新活动。
科技领域专业性强、技术门槛高,为了解决金融界“看不懂”的困扰,此次《政策举措》提出要建立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和推荐机制,便利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精准有效提供支持。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新积分制”,并对创新积分评价核心指标予以优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画像。这些举措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让金融机构有能力洞察科技型企业的真实潜力,为更多科创“幼苗”输送金融“养分”。
《政策举措》提出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对国资创投机构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能够避免短期考核对投资决策的不当干扰,引导国有资本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鼓励“长钱长投”的同时,《政策举措》也着力打通“退出”堵点,提出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试点、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等举措。这些措施多管齐下,有利于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推动资金更顺畅地循环起来。
科技金融涉及部门多、领域广,加强政策之间的协同尤为重要。《政策举措》强调建立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加强科技金融工作的部门协调、政策联动和信息共享,对各部门出台的科技金融重大政策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科技创新一致性审查和金融政策一致性评估。此举能有效汇聚多部门政策合力,促使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共同打出高效有力的科技金融“组合拳”。
我们期待,甫出台的《政策举措》能释放巨大的导向效应,推动金融资源从粗放式投入转向精准化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从技术突破迈向产业升级,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崭露头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宏伟目标。
原标题:以高质效金融服务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