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隔声材料市场规模是千亿级别的。”
在5月12日举行的上海(长三角)明日好房系列活动之“声动未来—2025住宅声学新技术论坛”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声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闫国军告诉第一财经,虽然房地产行业整体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对于声学领域而言,是明确呈现上升趋势的。这与中国依然庞大的新建住宅和存量住宅有关,也受到了最新落地的住宅规范的影响。
自今年5月1日起,《住宅项目规范》(GB55038-2025)作为强制性工程建设标准正式实施,对住宅隔声性能提出了系统性要求。
闫国军初步估算,原本在房地产开发出现拐点前,我国每年新建的商品房面积将近18亿平方米,其中,真正把声学做好并符合要求的,没有官方数据,可能连1亿平方米都不到。而随着新的住房规范发布,强制标准要求提高,我国每年新建的商品房面积即使降至6亿~7亿平方米,要求全部提升住宅隔声,相关市场的需求也一定会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从存量房的角度而言,我国现在存量商品房的面积达400多亿平方米,不管是按50年还是按70年的使用寿命来计算,每年存量房的更新量也接近10亿平方米,因此,即使按照10亿平方米可以循环起来的量来计算,这部分都要做隔声改造的话,市场也是足够大的。
在这样的市场规模和潜力之下,住房隔声领域也成为了跨国企业,尤其是上游材料领域看重的中国机遇。
住宅隔音是第一痛点
面对房地产的转型压力,国际住宅隔声认证公司Robust Details CEO汤普森(JohnThompson)在上述12日的活动上对第一财经表示,全球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上下波动的周期,因此面对房地产的下行挑战,最好的应对方式是建立品质更高的产品,靠房屋的品质取胜,“好的房子终归会打败低落的市场行情”。而在追求更高的品质中,隔声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因素。
在此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前一段时间住建部征求人民群众对住房建设的要求,结果显示隔音问题排第一。而建设“好房子”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我国的住房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现在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超过40平方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功能、质量有了新期待。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住宅隔音性能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密集出台,逐渐构建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完整政策体系。
闫国军表示,除了《住宅项目规范》对声环境提出了强制性要求,我国自去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于住宅建筑的隔声性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于二星级和三星级绿色住宅建筑在隔声性上设置了一票否决,其隔声性能包括空气声隔声性能和撞击声隔声性能。
“以撞击声隔声性能为例,在现行的《住宅项目规范》出台之前,国家的强制要求是75分贝以下,还允许毛坯交房时放宽至80分贝以下。但如今的强制性要求是提高到65分贝以下。65分贝原来是绿建标准的最高要求,现在变成了国家的强制要求。”他解释称,2024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则规定二星级绿色建筑的楼板撞击声应在60分贝以下,三星级则达55分贝以下,从数据来看,目前对三星级绿色建筑的标准较原来的强制性标准,提高了20~25分贝的水平,改善是相当明显的。
闫国军说,在强制性住房规范和绿色标准的基础上,建筑行业从2023年开始也逐渐引入了住宅建筑的评价。因此,不管是强制性规范还是执行或评价标准,都在不断提升住房的隔声性能。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购房者对居住品质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对居住环境中噪声干扰、隔音差等问题的改善需求最为强烈,这一比例在所有房屋质量问题中居首位。
可以说,随着绿色建筑、超低能耗与健康住宅理念的普及,良好的隔音技术已成为“好房子”标准体系的重要一环,这也推动着建筑行业从材料、工艺、设计和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创新突破,进一步提升住宅内外部声环境水平。
跨国企业跨界转型
作为全球性特殊及特种化学品制造和销售企业,亨斯迈近年来开始跨界进入下游建筑领域,并且推动实现从保温到隔声,再到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变。
“好的解决方案肯定离不开好材料。”亨斯迈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战略市场总监李涛在12日的采访中表示,全世界每4辆汽车,其中有1辆汽车使用了亨斯迈的隔声降噪材料。而和汽车一样,房子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而且要处理内外部的噪音非常复杂。通过和奔驰等汽车品牌的合作,他们研发了汽车应用上的一系列隔声降噪解决方案,包括吸音、减震、阻尼等,接下来也希望将相应的解决方案加大力度向建筑领域推广应用,“过去几年我们这方面的研发投入大幅增加,这也成为我们在中国、亚太乃至全球的重要战略方向”。
汤普森提出,从市场空间来说,中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和可能性。一方面,中国和英国在人口、面积等因素上的差异,导致了二者需求的不同。另一方面,通过前期的分析发现,在过去20年里,中国的新增建筑量远远大于英国,因此也有着更大的市场需求和动力来推动新建住房的升级。就城市更新而言,中国更是有着巨大的存量市场,终归有一部分需要考虑如何改善。因此,他们对于加码投资中国保持开放态度。从专业技术上来说,Robust Details有能力也希望为中国的建筑隔声市场提供赋能。
目前,亨斯迈建筑声学系统解决方案已在上海的住宅项目中应用,并获得Robust Details的国际认证,为行业提供了技术样本。
闫国军表示,随着国家标准和市场应用规模的提高,整个行业将会研发出更多高性能、低成本的隔声产品,“在早期做第一批住宅铂金级项目的时候,我们测试下来的增量成本大约是每平方米100元,随着市场更大规模的推广,成本还会往下降”。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上一篇:黄金突然跳水!跌破3180美元
下一篇: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