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中医药网
本报讯(记者李娜)日前,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聚力打造“渝十味”“渝产中药”“巴渝药膳”等品牌,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形成良好的中医药产业生态。
《计划》提出,实施中药材种植业提质增效行动。支持建设“大巴山药谷”“武陵药都”等重庆道地优势药材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聚力打造“渝十味”。支持建设人工抚育冬虫夏草、林麝、梅花鹿、乌梢蛇等珍稀濒危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
《计划》提出,实施现代中药振兴发展行动。打造现代中医药产业集群,到2027年,全市培育打造2个100亿级、4个50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大力开展中药企业引育。支持全市中药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渝产中药”大品种,加强老字号中药企业文化传承和品牌建设。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创新发展。
《计划》提出,实施“中医药+”衍生产业拓展行动。加快布局食药物质新赛道。推动山银花、曲茎石斛等进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制定“巴渝一百零八道药膳”目录和指南,打造“巴渝药膳”品牌。发展“中医药+”文旅康养,推介发布“中医药+”温泉、森林、康养等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
《计划》提出,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完善科研体系,建立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支持中医药企业引育“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和创新型团队。聚焦重大慢性病、重大疑难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以及儿童用药等,大力培育中药创新药。
《计划》还提出,实施全链条服务优化行动。支持开展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发工作及注册申报。支持特医食品和保健食品申报注册,优化国产保健食品备案流程。支持中药材主产地建设集仓储、物流、行情发布等于一体的产地交易中心。探索建设线上线下为一体的数字化交易平台。
上一篇:北京冰雹致车损理赔报案超万件
下一篇:国台办:对两岸通电抱持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