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交通新闻网
“出发前还担心会不会堵在路上。路上看到提示板播报路况信息,还开放了应急通道,总体上挺顺的!”5月1日,孙先生从江苏南京出发经沪宁高速公路自驾前往苏州,出行体验远超预期。
今年“五一”假期,沪宁高速公路迎来超大流量,江苏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宁沪支队(简称宁沪支队)、江苏沪宁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宁沪公司)及高速公路交警等一路三方强化谋划部署、协调联动,实现管控措施更优化、服务保障更暖心、应急处置更高效,以安全、便捷的路网环境有力护航群众出行安心又舒心。
事前引导+科学管理 应对车流量新高
每逢“五一”“十一”和春节等节点,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经常会迎来路网流量大、自驾车辆多、高峰时段路网承压重的多重考验,如何破局?
主动关口前移是重点。一路三方提前研判易堵点,按照“一点一策、一天一策、一天一复盘”工作要求,从现场管理、施救力量配备、应急分流管控等方面进行具体部署,制定了疏堵保畅方案。
一路三方强化一线设备、人员配备,确保节假日服务有力有效。以宁沪支队为例,该支队每天确保70%执法力量在岗在位,成立4个专班;加强联勤联动,采用人车联合方式实现资源和人员及车辆设备共享互补,满足一线保通保畅需要。
加强事前引导同样效果明显。宁沪公司所辖各路段增设应急车道借用指示牌、声光电设备及智能定向“云广播”,尤其在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枢纽等节点实施应急车道前置化管控,配合高德导航推送车道级预警信息,引导18.9万辆次车辆提前避让拥堵。
一路三方还对高速公路车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预测,在确保通行安全的前提下,动态开放应急车道,实现智慧扩容。“五一”期间,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应急车道累计开放47次,共引导车辆37万余辆,通行效率最高提升14.7%。
此外,还要持续科学管控。一路三方细化易拥堵路段交通管控配套措施,针对部分易拥堵路段提前进行锥桶渠化延伸,节日期间拥堵缓行显著改善。
“五一”假期,宁沪公司所辖高速公路出入口车流量累计581.6万辆次,日均116.3万辆次,同比增长12.1%,沪宁高速公路多个断面车流量创历史新高;而累计拥堵时长、累计拥堵里程分别下降2.7%、21.3%,疏堵成效明显。
充电服务矩阵 扫除电量焦虑
“这回充电没有等多久,在服务区吃个饭就轮到我了。”5月2日,行经阳澄湖服务区的王先生对充电服务点赞。
这正是今年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路网服务提档升级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一路三方从充电服务保障、缓行治理等入手,较好地保证了大流量期间车辆有序充电、高效进出。
在充电特别繁忙服务区,宁沪公司增加充电车位,“五一”假期前充电车位数量较今年春节期间增加50%。在梅村等繁忙服务区部署移动充电车、移动充电机器人及补能车辆,形成充电服务矩阵。在“固定+移动”双重保障下,节假日充电服务承载力全面提升。“五一”期间,移动充电设施充电车辆超1300辆次。
为减少充电时长,鼓励车主快充快走。江苏借助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及充电App,在高峰时段引导充电车辆前往附近排队较少的服务区或下高速公路至附近充电站。“五一”期间,沪宁高速公路服务区车辆平均充电时长低于30分钟。
此外,节假日车流激增,超出服务区停车承载能力时,一路三方对服务区入口实施间歇性管控,通过广播、信息板推荐分流路线。服务区还将部分办公车位、大车车位设置为临时小车位,共增加临时车位2898个。
应急快处 5分钟内到场干预
在沪宁高速公路宁镇段,一辆故障车从报警到拖离仅用十几分钟。
“我刚打开双闪、放好警示标志,无人机就飞来提示我转移到护栏外的安全地带,接着救援车辆就到了,效率真高!”车主钱女士称赞道。
“五一”假期,一路三方加密应急救援值守点位,在重点路段、事故多发路段预置拖车等救援力量,宁沪公司平均救援半径7.3公里,其中超饱和流量路段平均救援半径4公里,确保接报后5分钟之内实施现场干预措施。同时,动态推行“养护+排障”岗位融合模式,抽调养护人员充实救援力量,扩充20个应急值守点。
小小无人机也发挥了大作用。宁沪公司构建“空地一体、人机协同”的智慧防控网络,依托现有33座无人机机场,打造5分钟到场干预圈,并联合相关企业,在沪宁高速公路宁镇段和苏州段使用带屏引导无人机在事故后方200米处悬停,显示“减速避让”警示信息,形成警戒屏障。
一路三方还推行轻微剐蹭事故“路、养、警”互认模式,高速公路交警启动高速公路轻微事故快处快赔点,并采取路段轻微事故视频快处,通过无人机喊话或远程电话连线劝导能自行驶离的车辆尽快驶离,显著提高轻微事故处置效率。
“五一”假期,宁沪公司清障救援平均到达时间7分钟,同比提升40.7%;平均处置时间15.8分钟,同比提升37.6%。在激光防疲劳警示系统、无人机违法抓拍、枢纽匝道亮化、防撞车尾部警戒等多举措加持下,“五一”期间,宁沪公司处置事故同比下降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