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
李英锋
近日,由市场监管总局支持指导、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发的线下无理由退货商家查询平台——“消费查”上线试运行。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便捷、简单、一站式查询各地线下无理由退货商家信息。
无理由退货模式为消费者行使退货权提供了方便。过去,消费者在实体店购物后,若对无质量问题的商品不满意,产生退货需求,往往面临繁琐的退货流程,甚至遭遇商家的闭门羹。如今,越来越多线下商家通过承诺主动开启无理由退货模式,将线上消费的便利性延伸至线下,让消费者在合理期限内无需解释理由即可退货退款。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消费决策的心理门槛,更以机制性契约保障传递出“放心购”的信号。对商家而言,无理由退货既是服务升级的体现,也是差异化竞争的卖点。在商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中,无理由退货承诺犹如一块磁石,能够吸引消费者,增强消费黏性。而对消费者来说,能否无理由退货已成为选择商家的一个重要衡量点。
“消费查”堪称市场上的“无理由退货导航”,可为消费者指引消费方向。消费者利用微信搜索“消费查”或扫描二维码就可进入“消费查”小程序,无需注册即可进行查询,非常方便。通过平台可按图索骥,精准查询开通无理由退货的商家位置、商品类别、承诺细则,甚至一键导航到店。这种透明化操作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消费者心中有数。在“导航”指引下,消费者可以精准行使后悔权,精准释放消费需求。平台还创新性地嵌入满意度评价功能,消费者可对商家的履约情况进行实时反馈、点评。评价机制既能让诚信履行无理由退货义务的商家获得信誉加分,也能让不兑现或不严格兑现无理由退货承诺的商家获得差评,有助于形成“消费者监督—商家改进—体验优化”的良性循环。当无理由退货承诺不再停留于纸面,而是通过数据可视化接受消费者检验,商家的践诺意识和服务意识自然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无理由退货导航”通过技术手段将分散的商家退货承诺汇聚成统一的服务网络,既降低了市场监管成本,也放大了消费引导效应。近年来,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到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积极推动线下无理由退货扩面,机制设计始终在向“消费者友好型”社会迈进。而“消费查”相当于为这项系统工程安装了“进度条”——消费者能直观看到有多少商家加入承诺行列,哪些区域实现覆盖,哪些行业仍需突破。这种可见性既增强了政策落地的透明度,也为后续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当然,要让无理由退货真正成为消费市场的标配,还需在“导航”之外做足基础性配套功课。比如,部分商家担忧退货成本,就应通过供应链优化、商品质量把控来降低损耗;个别消费者滥用退货权,则需建立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加以约束。同时,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等也应加强对承诺无理由退货商家的监督指导,通报曝光不认真践诺的商家,并动态移除践诺不达标的商家。
“无理由退货导航”承载了服务创新,有助于优化消费体验,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相信在“无理由退货导航”指引下,每一次查询,每一笔顺利完成的退货,每一个评价,都可为市场发展和消费升级注入正能量。供图/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韩保林(EN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