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子彦
冬去春来,里孜口岸仍大雪纷飞,寒风凛冽。
中午11点,室外白茫茫一片。日喀则海关关员拉巴顿珠、登真平措穿好防寒服,走向刚刚抵达入境口岸的边民,从备勤用房到口岸的路上,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
“再坚持一下,再冷我们也得保障口岸正常通关运行。”看着入境边民随身行李物品结出冰碴,拉巴顿珠对登真平措说。此时,室外温度已降至零下20摄氏度,说话时呼出的白气在眼睫毛上凝成冰珠。
今年春节期间,里孜口岸突降大雪,值班关员晋美旺加、李和村看见在入境大厅等候通关的边民,主动报告带班人员,对接移民局、管委会等口岸联检部门,迅速办理通关手续,积极协助搬运年货物资,全力以赴保障边民安全顺利通关。
这样的场景时常在海拔4772米的国门上演。自里孜口岸正式开通以来,日喀则海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人民海关为人民”的价值追求,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里孜口岸位于仲巴县西南部,是海关系统内全年开放并常年驻守海拔最高的监管点,高寒缺氧,温差大,多风雪,环境可以用“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走路喘吁吁,四季穿棉袄”来形容。
因长期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工作,日喀则海关里孜口岸监管点不少关员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脱发、关节炎、肺炎、心肌肥大、红细胞增多等疾病,不断侵蚀着这支平均年龄为30岁的年轻海关队伍。
但恶劣的自然条件,无法阻挡前进的脚步。里孜口岸开通以来,关员们始终以奉献担当彰显忠诚,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书写着对祖国的深情与热爱。
休假返岗的关员张玉华,经过4天近4000公里的长途跋涉,从海拔仅有800米的云南芒市赶到海拔4772米的里孜口岸,投身口岸监管工作。返岗第二天,张玉华“果不其然”因为海拔急剧变化和长途奔波突发急性痛风。但想到明日还有200余只活羊要出口,其他同志已经坚守多日没有休息,他强忍疼痛上岗,认真开展活羊临床检疫、采血送检等工作,保障活羊顺利通关。
某日,关员登增桑布在旅检通道发现,1名尼泊尔籍边民因缺氧出现急性高原反应,他第一时间报告,与医学专业关员次旺久美紧急进行救助帮其脱离险境,并协助办理通关手续。
一日,关员边巴次仁突然接到电话,爱人焦急地告诉他,身在拉萨家中年迈体弱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同时突发重病,正在住院治疗。但口岸离家超过900公里的路程让他至少需要两天才能平安返回,他只能一边隔着电话安慰慌乱的妻子,一边紧急交接工作请假赶路回家。刚刚休假的关员旦增旺加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赶往边巴次仁家中,往返医院送餐照料,用行动践行“同事即亲人”的团队精神。
“口岸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条件有限,后勤保障相对匮乏,关员们却从未有过丝毫抱怨,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时刻以理想为笔、以奋进为墨,书写身在高原边关的激扬青春,带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参与到守国门、促发展的事业中。”边巴次仁感慨。
身体里流淌的是不屈服于生命禁区的青春热血;棉衣包裹下的是那一颗颗卫国戍边的拳拳之心;风雪中屹立的身躯里不变的是“人民海关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奋勇争先担重任,坚守初心向未来。截至目前,日喀则海关在里孜口岸累计监管货物300余吨,货值达1300多万元,其中监管出口活羊5600余头,出口盐40余吨;监管出入境人员4万余人次;普法宣传40余次,以实际行动助力“盐羊古道”重焕生机,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日喀则海关关员始终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最真挚的情怀、最纯粹的底色和最朴素的价值追求,坚持把防风险、保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坚决将一切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风险拒于国门之外,积极推动里孜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推动里孜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稳步发展,不折不扣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2025年3月,日喀则海关里孜口岸监管点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同年,日喀则海关在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拟命名名单,并通过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公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