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姚思思 通讯员 谢伟勇
本报讯 连日来,位于德清县新安镇的浙江三中循环生态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紧张作业。在工地的不远处,投资超10亿元的浙江三中粮油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厂房已拔地而起,即将投入运营。
这2个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正是新安镇深化“三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2014年,企业家高国祥带着德清县三中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首次落户新安镇。10余年来,他相继在此投资创办湖州三中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三中粮油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累计投资超15亿元。“选择新安,不仅因为长三角区位优势,更看重政府‘把企业事当自家事’的服务理念。”高国祥坦言。
前段时间,项目建设遇到用电难题,新安镇协调电力、规划部门成立专班,2周内完成专用线路设计与勘测。“这样的效率让我们安心扎根!”高国祥说,目前其旗下企业年纳税近200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
问题不过夜、服务不打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安镇创新建立“五个一”服务机制:每个项目配备一个“镇领导+联企干部”服务小组;梳理用地、用工、审批等共性需求形成一张清单;整合市监、税务等部门成立联合审批中心,实现“一站式”办理;每月召开一次政企联席会破解难题;建立一套问题销号制度,确保“事事有回音”。
在浙江三中循环生态项目审批中,该机制联动相关部门开展审批,流程从数周压缩至7天;针对土地问题,新安镇向上争取指标并现场办公10余次,解决难题20余项。
如今,政企合作正释放乘数效应:浙江三中粮油和三中循环生态项目投产后将新增400个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增收;粮油加工生产线将直接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优质稻谷、油菜籽等农作物,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模式;生物酵素研发项目则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循环生态项目通过先进技术将餐厨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燃料,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我们计划建设人才公寓和智能化停车场,让员工留得住、过得好。”新安镇党委书记应璐祺表示。得益于“五个一”服务机制,今年以来,该镇已办结企业诉求23件,促成5家企业增资扩产,新增投资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