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大学里去
创始人
2025-05-14 07:45:40
0

转自:湖州日报

  市民在一楼买书,在二楼和大学生们一起阅读、学习,这样的场景,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的日常。不久前,这座“镶嵌”在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间的大学新校区面向公众开放,无需预约,不用刷身份证,甚至没有围墙。人们可以像逛街一样逛大学,在轻松的氛围中参观打卡、学习交流。

  “没有围墙”的大学,是高校开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许多大学重新打开了校门,有的只需刷身份证,有的需要在线上提前预约,还有些学校更“大胆”一些,向社会开放游泳馆、体育场等设施。对高校而言,物理空间的共享开放只是起点,大学的开放,本质上是知识、资源与社会的深度交融。

  高校本就是城市的一部分,许多高校或与繁华商圈为邻,或与社区街巷相连,或与科技园、产业园互为“搭子”,这些“邻居”都是宝贵的资源。“一刀切”地封闭学校,看似是对学生的保护,实则不利于学生接触社会,也白白错过了众多发展机会。校门多打开一分,高校与周边街区、企业的“交集”就会深入一分,学生们可以了解更广阔的天地,这对高校、对周边,是一个共赢的过程。

  物理围墙的背后,是体制机制、思维观念等“无形的围墙”。拆除这些围墙,除了革新教育理念,也可以从有形的产业中寻找突破口。很多时候,高校之所以让人产生“距离感”,是因为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并没有精准对接。当共享的“边界”由实验室、科研仪器扩展到专家学者等智力资源,企业代表带着“卡脖子”技术难题来到实验室,交由科研团队定制化研发,科技成果将更好地走向产业化。共享资源、共研技术、共育人才,每一次共享,都是推动高校开放的契机。而高校也将在这种开放中,培养出更多实践型人才。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当一所所大学张开双臂、融入城市,高校与城市将更好相互滋养,彼此成就。

  (郭振,载《天津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清明手抄...  寒食节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吃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
国网2025-3电容器3.6亿... (转自:电能革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四十三批采购(输变电项目第三次变电设备(含电缆)招标采...
东亚杯0比2负“日本三队”暴露... 转自:上观新闻2025年东亚杯次轮国足对日本队一战进行至第51分钟,王钰栋接高天意的超远距离长传后用...
最新或2023(历届)清明手抄...   农事谚语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
人们关注保安小哥“发泄式演讲”... “各位,我今天被开除了,我是一个保安,只干了一天。”近日,一段“保安小哥在地铁‘发泄式演讲’”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