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城区定位重磅升级,武汉区域发展迎来最新空间规划。
近日,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等6个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武汉市东西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新洲区、黄陂区、江夏区等6个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简称《规划》)。
批复明确了上述6区的发展定位,对各区到2035年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等重要指标和实施工作作出具体要求,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基础。
按照批复,要着力将东西湖区建设成产业创新基地,商贸物流枢纽;将汉南区建设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将蔡甸区建设成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示范区;将江夏区建设成科技创新策源和转化高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将黄陂区建设成商贸物流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新洲区建设成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区,新兴产业基地。
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方面,批复明确,要融入全省区域发展格局,全面支撑武汉都市圈建设,加强与毗邻县(市、区)的协作互补,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更好发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对武鄂同城化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武鄂黄黄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另外,批复明确,锚固生态空间格局,筑牢大别山等生态屏障,严格长江、汉江、府澴河、通顺河、举水、梁子湖、斧头湖等河湖水域空间管控,以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为重点,加强江汉湖群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管理,严格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及栖息地保护,统筹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修复与流域综合治理。强化全域统筹,优化城镇村布局,完善城镇职能和空间结构,构建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批复还提出,要提升城乡空间品质。优化各区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协调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引导城镇组团化发展。统筹推进城乡生活圈建设,合理安排居住用地,以及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系统布局蓝绿开放空间,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加大城乡存量用地挖潜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推进城市更新,有序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加强盘龙城遗址、明楚王墓、湖泗瓷窑址群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严格城市建设高度和强度管控,加强空间形态引导,塑造特色鲜明的城乡风貌。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