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四个升级”加快5G规模化应用
到2027年底累计建设5G基站不少于5万个,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大中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达45%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等13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青岛市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根据方案,青岛力争到2027年底累计建设5G基站不少于5万个,重点应用场景实现5G-A网络有效覆盖;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过75%,大中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达45%,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过200万个。
根据方案,今后三年青岛将充分发挥5G牵引作用,聚焦“应用、产业、网络、生态”四个升级,着力推动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加快5G应用规模化发展。
聚焦应用升级,青岛将加快推动5G在新型消费、生产经营、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应用,充分发挥5G在经济发展和城市运行中的赋能作用。方案提出,将支持融合5G技术的AI、AR/VR、超高清等新型终端研发,支持龙头企业在融合5G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XR业务系统、裸眼3D等方向加强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创新。围绕“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电力”“5G+智慧交通”“5G+智慧农业”“5G+智慧海洋”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创新5G应用场景,同时加快成熟场景应用推广,以5G帮助提升产业效率和发展质量。在城市公共服务上,加快推动“5G+政务服务”“5G+智慧教育”“5G+智慧文旅”“5G+卫生健康”“5G+广电视听”“5G+数字体育”发展,让更多市民能够享受到5G带来的便利。
推动5G在更宽领域、更多场景中创新应用有赖产业支撑。聚焦产业升级,方案提出青岛将从升级5G核心产业基础能力、加强5G融合应用技术研发、健全5G融合应用产业体系等方向重点发力。推动5G核心产业相关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推进多频段5G小基站、智能测试仪器、5G核心模组等设备产业化进程,重点突破工业级5G终端设备抗干扰、低时延传输等技术瓶颈。围绕“5G+北斗”在定位、授时等技术协同攻关,加强5G与智能制造、无人驾驶、超高清视频等行业跨领域技术联合创新。推动5G与行业融合产品落地,着力提升光器件与光模块、通信模组、基站设备、行业虚拟专网、解决方案等关键环节低成本高质量供给能力,在先进制造、检验检测等细分领域研发推广基于5G技术的“小快轻准”数字化技术产品。
5G网络是5G规模化应用的基础。青岛将进一步升级5G基础设施,提升5G网络的全场景服务能力。夯实全域优质5G网络覆盖,推动全市海疆地区行政村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全市内海、领海等海域基本实现5G网络覆盖,商船航行水域实现5G网络重点覆盖;加快5G-A商用网络部署,核心城区实现5G-A网络规模覆盖。加强5G行业虚拟专网供给,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在工业、港口、电力等领域规模部署,探索建立基础电信企业和行业企业网络共管共维新模式,持续增强网络运维、监测和服务能力。
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生态。根据方案,青岛将多维度发力,推动5G应用生态升级。培育5G应用创新企业梯队,通过技术共享、市场拓展和人才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面向行业5G应用的芯片、模组、解决方案等专精特新企业。构建5G应用推广平台矩阵,培育一批协同攻关和应用推广载体在智能家居、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落地转化,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青岛方案”,放大5G行业赋能价值。完善5G融合应用标准体系,支持青岛市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产业协会牵头或参与5G-A标准制定,推进网络、终端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落地普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青岛日报2025年5月14日5版责任编辑: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