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石河子讯(全媒体记者 常丫丫 常驻记者 宿闪闪) “感谢赵教授给我们传授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去年我家葡萄产量明显提高了!”5月6日,十四师四十七团八连种植户图尔荪巴柯·麦麦提尼亚孜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四十七团,由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赵宝龙教授带领的设施果蔬高效栽培技术服务团队,通过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实地调研,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设施葡萄和桃子品种,并为种植户提供葡萄苗1万余株、桃树苗2100余株,为团场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了解,2024年,赵宝龙团队在十四师各团场服务天数达180天。
从2014年起,石河子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围绕基层产业发展和科技服务需求,选派科技特派员奔赴兵团各师市和地方乡镇,积极开展科技助农活动。10余年来,通过建立“精准匹配、长效服务”机制,石河子大学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1万余人次,为72个团场(乡镇)、142个连(村)提供科技支农服务,组织实施科技服务项目1840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431项,建起科技小院30个,为兵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以前,我们种地凭老经验老方法,收成不稳定;现在,有专家现场指导,我们增收致富的底气更足了!”三师四十四团原种连职工徐世新说。
为提升服务实效,石河子大学的科技特派员们纷纷深入田间地头“把脉开方”,在畜禽养殖、疫病防控、饲草料加工、水肥一体化、盐碱地改良等20多个方面,为职工群众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采取集中培训、组织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00余场,覆盖兵地职工群众1万余人次。
如今,由石河子大学科技特派员团队研发推广的一项项新型实用农业技术,已在天山南北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疆建立57个示范点,推广应用棉花秸秆微贮饲料综合利用技术,累计为农牧民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5000万元;“棉花营养监测与智能诊断关键技术产品及云平台”在南疆推广面积达13.55万亩,实现肥料投入量同比降低16.7%、劳动力成本下降38%、作物增产4.6%;加速落地基因检测技术,为十四师皮山农场红羊产业振兴发展提供助力。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为乡村振兴添‘智’更添‘质’,是我们始终不变的追求。”石河子大学科研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大力支持科技服务项目,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下一篇:“冰箱贴贴不住冰箱”的忧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