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风财讯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好房子建设的新要求,推动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5月13日,由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指导、凤凰网房产主办的“何以好房”科技大会在上海隆重启幕。
圆桌环节,凤凰网房产副总裁付璇与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主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建研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清勤深入对谈了“何为好房”。
不同人对好房子理解不同
应综合考量多项因素
对于“什么是好房子?”的问题,王清勤指出,不同住户对好房子有不同的理解,其实最权威的住建部也没有一个官方的定义,当然很多学术团体编制了好住房、好小区、好社区等标准,进行了相关定义,地方政府也在进行探索。
王清勤认为“好房子”首先要满足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概念。
再者,全过程需要有好规划、好设计、好施工、好运维等等。
此外,针对房子的性能,就像我们提到的安全、舒适、绿色、智慧,这些方面都要重视并做好,真正做到“高品质”。并且我们也提到“两个低”,低污染、低排放。但无论是提升品质,还是控制碳排放,我们同时也要关注低运行成本。
除此之外,要注意一个重点——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的人对好房的定义和要求也不同。
所以我认为几个方面要考虑到,以人为本,全生命周期运维,环境友好,经济适用,因地制宜。其中应该提到,环境要友好,不仅房子本身要好,其涉及的社区、小区和配套环境也要好;周围人文环境也好好,例如邻里关系和谐。
房子是人住的,所以房子的健康、舒适、绿色、科技性都应该考虑到,与此相应的,设计、建造、运维、材料等方面需要有相应的研究和提升,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全生命周期的可改造性。
好房子和好价格的平衡
应从长远和综合视角考量
从本质上来说,好房子是为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而新国标通过层高提升、电梯配置等要求显著提高了住宅品质底线,但建设成本可能会增加。那么在“好房子”与“好价格”之间,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或政策设计实现平衡?
针对这个问题,王清勤认为,《住宅项目规范》是规定了住宅中建筑、结构、配套设施等的“底线要求”,全文强制规范是“保底线”。
“国标”是在调研地方标准之上做了适当提升,会少量增加一定成本。例如,国标要求住宅层高增加20公分。经测算,平均每平方米增加不到20元的成本。
但这个问题应该综合考虑。首先,建安成本占据房屋开发成本的比重相对不是非常高,但房子建造的品质提升,从全生命周期来综合考量,成本不一定是增长的。
再如,智慧家居、绿色材料等随着技术创新发展,本身价格未必在涨,所以应用于住宅也未必推涨成本。
另外王清勤指出,下一个五年计划有一个概念是“未来住宅”(暂定名),这包括基础研究支撑体系、安全保障、宜居环境的营造和品质提升、新型能源系统的建设和装备升级、智慧生活与社区治理等,新技术集成示范,好房子生态圈建设等。
所以对于好房子,如果有更好的政策,也有助于促成房子在提升品质的同时保持成本稳定。
新国标之下的行业新变化
开发商应根据高要求加强产业链整合协同
“新国标”实施后会对行业产生哪些影响?能否给开发企业一些建议和指引?
对于此问题,王清勤指出,近二十年人民的生活水平、行业的技术和产品水平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新规范的出台符合发展到新阶段行业的需要,也是近年实践成果的结晶。
新阶段对于开发商或许有新挑战,首先住宅质量提升对产业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发商自己应该要主动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加速行业洗牌。
再者,需要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好房子涉及的是材料、设备、第三方运营维护等长产业链的升级,更好的生态建设势在必行。开发商应该响应产业升级,从成本管控、产品特色创新、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获取更强、更有差异化的竞争能力。
新规范的实施,对相关技术、方式都有新要求,但另一方面这些要求也有助于提升开发商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助于房地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 凤凰网房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