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工作场景中,竟存在利用工作之便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恶劣行为。这些不法之徒,利用掌握的业务渠道和信息资源,将他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偷偷出售给不法商贩或其他别有用心的人。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给受害者带来诸多困扰,如被频繁骚扰、遭遇诈骗等。这种利用工作之便牟取私利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面对群众频繁接到各类骚扰电话准确说出姓名、户型等信息进行定点推销业务的情况,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从内部人员泄露、黑客人员爬取、中介非法买卖入手,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各类违法乱象开展依法打击。
2025年3月,甘肃金昌市公安局金川分局网安大队开展日常网络安全检查中发现,辖区某房产销售人员利用工作“便利”,将售楼部登记的户主姓名、联系电话、房屋地址等个人信息非法提供给方某,方某后又将相关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给从事房屋装修的曹某、赵某、宋某等8人,非法获利。目前,属地公安机关已依法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和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式获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非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网警提示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公安机关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广大网民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如发现相关线索,请立即举报,让我们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