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俊伶
5月1日,四川正式进入汛期。5月13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举行全体会议,研究分析今年汛期汛情旱情趋势,安排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记者从会上获悉,预计今年汛期四川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区域性和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
今年气候呈“两多一高”特点,汛期降水较常年偏少
省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四川气候整体呈“两多一高”特点。首先是降水量大,全省平均降水量147.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7%。其次,降水日数偏多,平均降水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4.1天。但与此同时,全省平均气温也偏高,除了平均气温高,气温波动也较大。
具体来看,盆西北、盆东北气象干旱较为明显。今年以来,全省先后有67个县站出现春旱,主要影响盆地北部和攀西地区。入汛以来盆西北部分地区、盆东北大部平均气温偏高2-4度,气象干旱仍将持续。
当前全省已正式入汛。上述负责人介绍,受全球变暖、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等因素影响,高温热浪、狂风暴雨等极端自然现象可能更加频繁,预计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640-710毫米,较常年同期(751.4毫米)偏少,平均气温22.5-23.0℃,较常年同期(21.9℃)偏高。
其中,阿坝北部、广元、德阳、绵阳、巴中、达州、广安、南充降水较常年偏多一到两成,省内其余地区较常年偏少一到两成。此外,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流域洪涝概率大,川西高原、攀西地区西部及盆周山区强对流天气易发,盆地中部、南部伏旱偏重、高温热浪风险高,需注意防范应对。
盯紧重点区域,提前做好抗旱保供准备
针对今年汛期整体旱涝并存,主汛期(6-8月)“旱重于涝”的趋势,省防汛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盯紧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精准做好防御措施,全力确保今年安全度汛。
根据最新预测,今年汛期,江河洪水将以中等及以上洪水为主。其中青衣江、沱江、涪江、渠江可能发生超过警戒水位洪水;盆地北部、西南部部分中小河流可能有较大洪水。
与此同时,汛期可能出现的枯丰趋势转折也不可忽视。当前,四川旱情苗头已经初显,攀西地区和盆地东北部发生零星干旱,全省在田作物受旱面积约10万亩。尤其在盆地东北部,受去年严重夏伏旱影响,以及今春局部区域降水偏少等因素,部分小型及以下水利工程蓄水不足,个别区域生产生活用水保障压力较大。
具体如何应对?
记者了解到,针对当前面临的旱情,各地已行动起来,多措并举抗旱保供。例如,广元市累计派发拉水送水车1100余车次,为高海拔旱山村社、边远区域解燃眉之急。达州市近日开展多轮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发射火箭弹提高全市降雨量等。
4月29日,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四川省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总体方案》,对6个重点领域涉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作出了安排。“需要打有准备之仗。”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省水利厅已牵头成立21个省级督导组,从4月中旬起集中开展专项督导,并落实专项资金2000万元,组织21个市(州)开展专业化隐患排查。
针对旱情概率较大的区域,更要精准做好抗旱保供准备。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将统筹防洪、灌溉、蓄水、发电、生态等多方面,充分考虑蓄水消耗、枯丰转折、用电负荷增加等叠加因素,“一库一策”制定蓄水保供方案,坚决守住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