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2024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年渗透率达到57.6%。以光伏、锂电、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能源的“中流砥柱”。
向未来看,能源领域会迎来怎样的变革?2025年有哪些重要的潜在催化?为什么我国的能源产业变革有望走在全球前列?我们应当如何把握未来能源的投资机会?
一、未来能源:从“风电光伏”到“储能”到“可控核聚变”
“风电光伏”:清洁能源“压舱石”,仍将稳步增长。
风电光伏作为主流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目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具有突出的发电经济性。
当前风光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经超过火电成为主流发电类型,下一步在碳中和战略的指引下,新能源发电仍有望保持稳步增长,在我国能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储能”:新能源的“调节者”,即将迎来快速放量。
储能是将电力储存起来,并在合适的时间输出,以缓解电网消纳,平滑新能源发电不连续等问题。
此前很长时间,储能受限于价格高昂、电网调用积极性低等问题,被认为是新能源的“成本项”,主要由政策强制配储驱动。
往前看,随着新能源发电入市交易,电站将越来越需要储能这样的调节手段,来帮助电站在低电价时储存电能,并在高电价时卖出,从而提高收益。
相似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储能被用来提高用电体验,从而使得储能成为新能源板块中增速最快的方向之一。
“可控核聚变”:理想的终局能源,应用预期不断提速。
可控核聚变通过原子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具备原料易得低廉、清洁稳定、相较核裂变更加安全的特性。
核聚变平均燃料成本较当前核裂变技术低13%,而能量密度则是当前核电技术的300倍以上,从各个维度看,都是近乎“完美”的未来能源。
当前,随着高温超导等技术不断突破,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提速,有望于2035年前实现首次商用。
图:未来能源“三步走”
固态电池:未来能源应用的重要工具。
通过使用固态电解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体积和质量可以显著下降,从而能够在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应用,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2025年对能源发展意味着什么?
拐点之年,2025年新能源从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
2025年是新能源正式赶超传统能源的关键之年,在发电侧新能源装机占比正式超过火力发电,在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50%。
换言之,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2025年的新能源已成为能源领域的“主流”,下一步走向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新能源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加重视行业竞争是否健康、注重发展是否可持续等等,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添加新动能。
2025年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后,储能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2025年初,新能源正式迎来了全面入市交易,电能价格将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这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鉴于新能源发布具有不连续的特点,在发电高峰期往往电价不高,因而应用储能将低电价时间段的电能进行储存,并在高电价时输出成为发电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必选项。
换言之,2025年是储能从“被迫用”向“主动用”转变的一年,也是高品质储能产品吸引力大幅提升的一年。
2025可控核聚变应用预期再提速。
据报道,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度,综合参数大幅跃升,中国可控核聚变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可控核聚变这项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从故事变成事实。在低温超导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下,全球可控核聚变的应用预期已显著提前至2030-2035年。
固态电池装机应用时间明确。
在固态电池峰会上,多家车企与协会专家提及2027年固态电池将小批量装车应用,并于2030年开启量产。作为锂电产业的重要革命性技术,固态电池已正式开始了应用倒计时。
三、持续引领世界,中国的能源革命为世界提供范本
各级政策的坚定支持下,中国能源变革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碳中和“1+N”政策体系持续加码。“1”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N”是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方案,包括能源绿色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等。
去年年中,国务院进一步就24-25年的节能降碳给出更加具体的行动方案,在多层次政策的持续呵护下,我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在全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光伏行业为例,在装机方面2024年我国装机容量约占全球光伏装机的40%,从产能层面看,我国的光伏产业产能份额更是在全球的90%以上,是毋庸置疑的全球引领者。
中国制造的突出能力为我国能源革命保驾护航。
能源是渗透到各行各业的重要战略资源,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革命的背后不仅是几家公司的产品销量增长,而是一个国家产业链协调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从锂、硅等矿产的开采提炼,到中间产品的制造提升,到多零部件的优化整合,新能源发展的背后是高端制造业与先进科技不断碰撞出的火花。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的新能源制造产业显著领先全球,具备突出的价格优势,海外其他国家想发展新能源也离不开中国制造业的深度参与。
四、未来能源怎么投?用ETF,分层级,找标的
未来能源相关ETF标的按成份股覆盖广度可以分为碳中和、新能源全产业链、细分环节三个层级。
碳中和ETF易方达(562990,场外联接A类:016899;C类:016900)同时涵盖深度低碳的领域,例如锂电光伏等,也包含高耗能减碳领域,例如有色金属、钢铁等重污染产业。
新能源ETF易方达(516090,场外联接A类:019315;C类:019316)全面覆盖新能源领域,包括锂电、光伏、风电、核电等,可全面表征新能源板块。
细分环节中,有聚焦光伏的光伏ETF易方达(562970,场外联接A类:017646;C类:017647)和聚焦储能领域储能电池ETF(159566,场外联接A类:021033;C类:021034),投资者可以依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标的,通过ETF参与到未来能源的投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