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国海证券研究)
国海首席经济学家·夏磊团队 | 土地市场的新变化
国海计算机·刘熹团队 | 行业拐点或已显现,迎接AI时代晨曦——计算机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总结
国海海外消费·马川琪团队 | 瑞幸咖啡2025Q1自营同店改善,沪上阿姨港交所上市——海外消费咖啡茶饮周专题
2024年报&2025一季报点评
国海公共事业 | 国电电力:经营稳健,费用控制成果显著
国海化工 | 荣盛石化:2024年业绩承压,静待石化行业景气修复
国海计算机 | 工业富联:2025Q1营收同比+35%,AI服务器强劲增长
国海化工 | 石英股份:一季度业绩环比改善,半导体石英材料有望成为重要增长点
国海海外 | 联想集团:发布多款超级智能体,加强AI端侧竞争力
国海汽车 | 中国重汽:2025Q1公司收入增速高于行业销量增速,费用率控制优秀
国海产业研究 | 九号公司:2025年Q1业绩同比高增,产品谱系持续拓展
首席经济学家:土地市场的新变化
报告作者:夏磊
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5月12日
报告摘要:202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修复明显,供给侧土地市场同步释放积极信号。土地市场展现出五点新变化,包括核心城市土地市场活跃、地方政府土地供应积极、房企拿地意愿提升、土拍溢价率升高、不同城市拿地房企分化等。
核心城市土地市场活跃
北京2025年1季度土地市场共成交11宗涉宅用地,成交建筑面积120.5万方,同比下降12%;成交金额569亿元,同比上涨45.3%。2025年1季度虽然成交总建面同比下降,但成交总金额为近五年同期最高。核心稀缺地段、高单价地块增加,竞争激烈。成交的11宗土地中,海淀朱房村、树村地块和朝阳三间房地块竞争激烈,溢价率在10%-28%,同时海淀树村地块刷新北京地价单价最高记录。非热门地块价稳,位于丰台、大兴、昌平、顺义区的地块底价成交,占比64%。大体量、高总价地块供应占比增加,成交总价超50亿元地块,共有5宗,占比45%。
上海2025年1季度土地市场共成交14宗涉宅地,同比增长75%;成交建筑面积76万方,同比增长7%;出让金337亿元,同比增长69%;平均成交楼面价高达44379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8%。高品质住宅是未来方向,将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普适要求纳入土地出让合同,在竞拍过程中增加竞报高品质建设,顺应改善性住房需求趋势。在1季度成交的地块中,浦东新区北蔡地块溢价率达40%后进入竞报高品质建设环节,最终以装修标准5000元/平方米,新增公共设施和开放空间300平方米等条件成交。
杭州土地市场火热,土地出让金居全国首位。2025年1季度,杭州共计成交33宗涉宅地,同比增长106%;成交建面205万方,同比增长78%;成交金额高达596亿元,同比增长149%;成交楼面均价为29112元/平方米。土地出让金、楼面均价均创2023年以来季度新高。一季度杭州土地出让金居全国首位,成交规划总建面为全国第二。
供给端,地方政府土地供应积极
加快供地节奏。2025年1季度重点35城的土地供应中,有22城推出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增长。23城土地出让金同比增加,其中大连、杭州1季度土地出让金收入超过2024年全年的50%,分别为71%、51%,东莞、哈尔滨、北京、成都等城市1季度土地出让金收入超过去年全年的35%。
供应结构优化。供应区位优质的地块,北京市供地以核心区域高能级地块配合近郊轨道沿线地块为主,上海、杭州等城市远郊供地减少,核心区位地块供应占比提升。供应低容积率地块,2025年1季度上海平均成交容积率2.01,较2024年的2.21下降0.19,2023年平均容积率为2.39,进一步提高了未来改善型产品的供应。
需求端,房企拿地意愿升高
房企有效库存减少,亟需补货。全国土地成交建筑面积连续四年大幅回落,房企优质可售库存降低。2024年新增土储百强房企的拿地金额合计为9280亿元,同比下降30%,较2020年的32337亿元下降71%。2024年销售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相较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至19.7%。随着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供应,房企补货意愿增强。
核心城市市场确定性强。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大趋势下,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恢复更快,市场的确定性使房企拿地意愿增强。尤其是近年来高端改善型项目走出独立行情,导致核心城市核心地块热度更高,其中上海该现象最为明显。在各地出台设计新规、技术要点等高品质住宅指引后,改善型产品的建设有了更多支持,房企拿地意愿进一步增加。
取消新房限价使得房企有充足利润空间。以杭州为例,2024年10月杭州新出让用地不再设置新房限价,央国企拿地积极,尤其是在可以以产品力换价格的核心地块。2025年1季度央国企权益拿地金额187亿元,占比31%,相比2024年未放开限价时期(2024年1-9月)占比上升6.3个百分点。2025年1季度,单价地王蒋村地块、总价地王上城望江地块,均由国企竞得。
土拍溢价率升高
2025年1季度一二线城市住宅用地土拍溢价率普遍提升。深圳、杭州、南宁以70%、43%、40%的平均溢价率位列全国前三,北京、上海则分别达到11%和29%。市场升温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
一是限价政策松绑释放市场活力。北京自2024年4季度取消房屋销售指导价和地价上限后,2025年成交的11宗商品住宅用地平均溢价率达11%,较2024年全年提升8个百分点。上海自2024年6月第三批次土拍起取消10%的溢价率限制,通过“价高者得”机制配合竞高品质住宅建设,推动改善型产品供给扩容。杭州,2023年11月取消土地限价,2024年2月萧山、余杭部分地区取消新房限价,2024年10月取消新出让用地的限价,一步步激发房地产市场的活力。以杭州城东新城板块为例,地价从限价时期的3.6万元/平方米(2024年2月成交)到不限价后的5.07万元/平方米(2025年2月成交),涨幅达到40%。今年1季度杭州连续三次刷新最高楼面价,单价地王达8.8万元/平方米。
二是市场复苏的积极表现强化房企土拍信心。2025年1季度市场回稳明显,北上广深新房网签面积同比增6%,北上深二手房网签量同比激增45%。其中北京、上海、深圳3月二手房日均成交分别达682套(+34%)、947套(+45%)、227套(+52%)。一线城市优质新房项目持续热销,符合新规设计的高品质住宅更受购房者青睐,因新房高品质的特性,购房者对新房的偏好也逐步提升。市场的积极表现强化了房企土拍信心。
不同城市拿地房企分化
核心城市央国企仍为拿地主力。2025年1季度核心35城央国企拿地宗数占比为49%,央国企与混合所有制拿地宗数占比达53%,其中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央国企拿地金额占比均超7成。
民营房企持续深耕熟悉的城市,战略性收缩三四线城市布局。滨江集团2025年1季度184亿元土地投资额,100%集中于杭州;中天美好集团持续加码布局杭州,其杭州区域投资占比从2024年的77%提升至2025年1季度的100%;大华集团战略投资上海,2025年1季度98%的新增土储位于上海;新希望地产通过持续深耕成都市场,进入该市土地投资额十强行列。中小规模民企充分发挥本土资源禀赋,典型案例宁波江山万里置业全部土储100%集中于属地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县域城市城投公司仍在发力。一季度衡南县发展集团以122万平的权益拿地面积位列全国第一,海兴县兴港建设发展以86万平的权益拿地面积位列第四位,东山县新农投发公司以65万平的权益拿地面积位列榜单第十。部分县域城市,仍由城投公司拿地,拿地面积较大,但拿地金额较热点城市小,主要起到托底当地土地市场等作用。
风险提示 1)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风险。2)对政策解读偏差。3)调研样本有限,不足以反映市场主体。4)数据可得性局限。5)历史经验的适用性受限,导致政策及数据推断存在偏差。
计算机:行业拐点或已显现,迎接AI时代晨曦——计算机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总结
报告作者:刘熹
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5月12日
报告摘要:2024年行业不利因素尽数释放,业绩步入低位有望迎来拐点
2024年,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总营收12548亿元,同比+5.35%;归母净利润192.96亿元,同比-45.1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9.19亿元,同比-50.09%;行业营收同比增速较2023年(+2.91%)提升,我们判断行业整体需求正处在逐步回暖的状态下。另一方面,行业归母净利润端压力仍在释放,我们总结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员工优化带来的离职补偿金增加、商誉减值计提/资产减值计提提升等;我们认为,随着政府化债改善下游支出意愿,数字化持续深化及AI带来行业效率提升,行业归母净利润或已触及低点,后续有望迎来持续反弹。2024年,行业上市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5.36%,同比-2pct;净利率为1.54%,同比-1.42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63%/5.06%/9.05%,同比-0.50/-0.19/-0.59pct;盈利能力仍有承压,但行业费用率走势已经明显表现出向下拐点。2024年,行业上市公司人员总数为116.92万人,同比-0.79%;行业人均创收平均值为105.85万元,同比+5.90%;2023-2024年,计算机行业人员数量TOP10的公司中,不少公司出现了总员工人数增长放缓或者人数下降的趋势,我们认为,计算机以人员成本占比为主,有望深度受益AI编码能力的持续深化,带动人均创收/创利指标加速提升。
2024年,高端处理器、服务器、液冷行业公司业绩持续释放,IDC行业增速较为稳健。1)收入端,高端处理器、服务器、液冷行业公司收入增速在20~45%区间,IDC行业营收增速放缓,但整体收入维持正增长。2)归母净利润端:高端处理器公司归母净利润整体转亏为盈,服务器、液冷行业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5~15%;IDC行业公司盈利能力略有降低。2024年基础软件/SaaS行业或已进入业绩低点,智能驾驶行业维持高景气。1)2024年收入端,基础软件/SaaS行业收入仍有下滑趋势,工业软件/智能驾驶虽有不同程度增速放缓,但整体收入维持在10%以上增长。2)2024年归母净利润端:基础软件/SaaS行业仍有盈利压力,工业软件行业归母净利润有所下滑,智能驾驶利润增速亮眼;主要原因为道通科技/锐明技术等以海外市场为主的公司利润表现亮眼,国内德赛西威/华阳集团/虹软科技等以域控制器/智能驾驶算法业务为核心的公司同样贡献亮眼的业绩增速。
2025Q1计算机行业同比复苏,利润端企稳回升,拐点初现
2025Q1计算机行业整体收入2836.14亿元,同比+15.65%,同比增速相较2024Q1(+7.76%)提升明显;归母净利润为25.79亿元,同比+160.33%。2025Q1,计算机行业上市公司收入区间分布中,收入增速在0-20%区间的公司数量有明显同比下降,收入增速位于负增长区间的公司数量有明显同比提升;其中利润增速正增长区间的公司数量有所增长,利润增速位于负增长区间的公司数量有所减少。1)2025Q1,高端处理器、服务器、液冷、IDC行业公司营收增速提升,业绩持续释放。高端处理器、服务器、液冷、IDC行业公司收入稳定增长,高端处理器公司呈现翻倍增速,主要系寒武纪、海光信息收入增长较快;服务器、液冷、IDC行业营收增速分别为54%、25%、6%,整体收入快速增长。高端处理器公司自2024Q3起归母净利润转盈;服务器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持续增长,增速25%;IDC、液冷行业公司盈利能力同比有所降低。2)智能驾驶领域保持高景气,基础软件逐步减亏,智能驾驶公司收入同比增速高于15%;基础软件/SaaS/工业软件行业仍面临一定程度的需求压力;智能驾驶公司利润同比增长76%,其中德赛西威/道通科技/锐明技术/虹软科技利润同比增长亮眼;基础软件行业减亏明显,其中中国软件/东方通等均有同比减亏表现,我们认为随着信创逐步深化,基础软件行业有望迎来景气拐点。
三、计算机行业更新:全球AI景气向上、自主可控趋势有望加速
计算机行业估值当前位于近3年高位。选取申万计算机指数作为样本,截至2025年5月6日,指数为4675.65,指数估值(PE TTM)为81.69x,处于近3年来相对高位。
全球互联网厂商云业务收入持续提升,资本开支有望维持增长趋势。1)云收入方面,2025Q1,谷歌云、亚马逊AWS与微软智能云业务合计收入同比+11%,环比+3%;2024Q4,阿里巴巴云业务收入同比+13%,环比+7%,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2)资本开支方面,Meta预计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包括融资租赁的本金支付)将在640亿-720亿美元(此前预期600亿-650亿美元);微软预期2025财年投入总计80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谷歌预期2025年资本开支750亿美元。
2025年,中美关税摩擦经历多轮升级,自主可控大势所趋。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随后我国开展反制措施,自主可控趋势有望加速。
2025年,国内AI应用核心聚焦C端消费/B端行业应用以及模型层推进,国产算力景气有望向上
模型层:当前主要演变趋势包括架构创新带来的模型普惠化,同时受益于强化学习的深度应用,模型逐步在技术代差上形成壁垒。当前腾讯、百度等大厂相继接入DeepSeek,体现了市场竞争的重心逐步从底层技术过渡到成本效益+场景定义;我们认为DeepSeek下一代模型或将持续降本,以及在推理/多模态等能力上形成单点突破,不断刷新落地应用场景以及拓宽用户群体,届时模型商品化加深,行业增量Alpha或将体现在特有数据、用户成熟场景之上。
C端产品:1)Web端头部产品主要由互联网大厂掌控:2025年3月,Web端AI产品访问总量超过6亿,总月活超过1.2亿,共11款产品总访问量超过千万,其中头部应用包括DeepSeek/夸克/豆包/Kimi等。2)App端百家争鸣:2025年3月AI APP产品总新增下载超过1.6亿,平均每天约2亿人使用AI APP,AI笔记、AI记账、AI输入法等领域涌现多数初创公司。3)Agent生态端用户意图直达为产品最终目的,而工具调用生态是当前的核心竞争点,“被动响应——主动响应”以及“单一功能——生态整合”或是产品演进方向,作为流量分发中枢的AI类操作系统有望成为生态链核心卡位。
B端产品:1)能力提升方面,我们认为B端场景对于模型准确率的要求普遍较高,因此以增量预训练/后训练能持续提升模型场景契合能力,加速AI应用从智能客服等单点效率工具提升为全链路的生产力引擎。2)成本方面,我们认为B端场景AI应用的核心更应该体现在报表优化,实际的降本增效或成为企业采购的主要驱动,例如AI客服帮助企业节省高达80%成本。
硬件侧:2025Q1,寒武纪/海光信息的营收分别为11.11/24.00亿元,同比+4230%、+50.76%,国产AI芯片景气度高增。
投资建议:看好2025年计算机行业在人工智能行业,尤其是其中自主可控相关方向的投资机会,维持计算机行业“推荐”评级。
相关公司:
1)应用:
① 基础软件:中国软件、太极股份、达梦数据、航天软件、星环科技、诚迈科技、麒麟信安、海量数据、东方通、卓易信息;
② 管理软件:用友网络、金蝶国际、浪潮数字企业、中国软件国际、赛意信息、汉得信息、鼎捷数智、泛微网络、致远互联;
③ 工业软件:能科科技、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联达、宝信软件、中望软件、中控技术、索辰科技、浩辰软件;
④ 办公软件:金山办公、彩讯股份、福昕软件、万兴科技、合合信息、三六零;
⑤ 垂直行业应用:东方财富、科大讯飞、同花顺、电科数字、宇信科技、恒生电子、九方智投控股、新开普、莱斯信息、软通动力、国投智能、博思软件、航天信息、税友股份、卫宁健康、创业慧康、盛视科技、托普云农、石基信息、广联达、中科星图、新大陆、国能日新、朗新集团、远光软件、中科软、明源云、百融云;
⑥ 基座模型:科大讯飞。
2)硬件
① CPU/GPU:海光信息、寒武纪、中国长城、龙芯中科;
② 服务器:中科曙光、工业富联、华勤技术、浪潮信息、紫光股份、神州数码、烽火通信、广电运通、拓维信息;
③ IDC:云赛智联、奥飞数据、润泽科技、大位科技、光环新网、数据港、科华数据、万国数据、城地香江;
④ 液冷:曙光数创、飞荣达、申菱环境、英维克;
⑤ 电源:欧陆通、麦格米特、中国长城;
⑥ 边缘计算:网宿科技、顺网科技、中科创达、云天励飞。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影响下游需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中美博弈加剧、相关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海外消费:瑞幸咖啡2025Q1自营同店改善,沪上阿姨港交所上市——海外消费咖啡茶饮周专题
报告作者:马川琪/刘毅
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5月12日
报告摘要:一.茶饮咖啡公司个股区间表现
茶饮咖啡公司(2025/04/25-2025/05/09)区间涨跌幅表现分别为:奈雪的茶(2150.HK)+14.43%、茶百道(2555.HK)+14.24%、古茗(1364.HK)+12.73%、Tims中国(THCH.O)+4.03%、霸王茶姬(CHA.O)+3.83%、蜜雪集团(2097.HK)+1.43%、瑞幸咖啡(LKNCY.OO)-1.34%、星巴克(SBUX.O)-1.99%。
图1:咖啡茶饮公司涨跌幅排行(2025/04/25-2025/05/09)
资料来源: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
二.瑞幸咖啡发布2025Q1财报
瑞幸咖啡(LKNCY.OO)于北京时间4月29日公布2025Q1财报。2025Q1总收入88.65亿元(单位:人民币),同比+41.2%,GMV达103.54亿元。截至2025Q1,门店总数达24097家。依托于规模优势,公司不断提升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同比显著提高,2025Q1 GAAP营业利润增长亮眼,达7.37亿元,营业利润率达8.3%。在保持高速扩张的同时,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也稳步改善,达8.1%。
门店数量环比扩张,爆品销量表现亮眼。2025Q1公司净新开门店1757家,截至2025Q1末,公司全球门店总数达24097家,门店总数环比+7.9%。国际市场净增14家门店,门店总数达到65家,其中新加坡自营门店57家,马来西亚加盟门店8家。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上市4年的生椰拿铁,累计销量达13亿杯。3月推出的“鲜萃轻轻茉莉”,单日销量最高达167万杯。
咖啡生豆价格处历史高位,预计2025H2毛利面临压力。在用户方面,2025Q1月均交易客户数达7427万,同比+24.0%。截至2025Q1,累计交易客户数约3.55亿。公司持续开展9.9元咖啡活动,分区域精细化运营,培育并深化消费者咖啡饮用习惯与品牌粘性。据公司官网业绩会纪要显示,目前咖啡生豆价格相较于2024年有大幅提升,而且仍处在历史高位水平。伴随公司开始滚动补充库存,生豆涨价影响主要会在2025下半年开始体现,因此2025下半年的毛利可能一定程度上会面临压力。同时,公司于财报公布,郭谨一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将继续留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及董事。同时,董事会已批准黎辉重新加入董事会并担任董事长职务,黎辉现任大钲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而大钲资本为瑞幸咖啡最大股东,他曾于2020年7月前担任瑞幸咖啡董事。
三.星巴克发布FY2025Q2业绩
中国区业务企稳,全球业务依然承压。北京时间4月30日,星巴克(SBUX.O)发布FY2025Q2(截至2025年3月30日季度)业绩,公司全球总收入为87.7亿美元,同比+2.3%,同店销售额-1%,整体低于市场预期,全球业务依然承压。从星巴克中国业务来看,FY2025Q2中国区营收为7.4亿美元,同比+5%,环比+0.07%,同店交易量同比+4%,上年同期为-4%,FY2025Q2平均客单价-4%,上年同期-8%。从北美业务来看,公司FY2025Q2北美同店销售额-1%,北美市场的营业利润为7.5亿美元,同比-35%。FY2025Q2公司净利润为3.8亿美元,同比-50.3%,净利率为4.4%,上年同期为9.0%。
关税风险引致成本担忧,公司计划保持价格稳定。截至FY2025Q2,星巴克中国门店总数达到7758家,覆盖超过1000个县级市场。从全球来看,星巴克FY2025Q2环比净增213家门店,中国区环比净增73家,占比超1/3。全球门店总数为40789家,其中53%为直营门店。星巴克正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关税带来的风险,FY2025财年剩余时间的计划是保持价格的稳定。
四.沪上阿姨上市
5月8日,沪上阿姨(02589.HK)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每股发行价为113.12港元,募资净额为1.95亿港元,上市首日开盘价190.6港元/股,截至当日收盘上涨40.03%。此次上市,沪上阿姨引入2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约921.55万美元的发售股份,其中盈峰控股认购约644.04万美元、华宝股份认购约277.51万美元。公司计划将IPO募集资金用于提升数字化能力、研发新产品、升级设备、加强供应链能力、扩大门店网络、投资营销活动以及补充营运资金等方面,未来将积极关注海外新茶饮市场,并计划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北美等区域开设海外门店。
门店持续扩张,2024年店均GMV下滑。据沪上阿姨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1.99/33.48/32.8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54/4.16/4.18亿元,截至2022-2024年末门店数分别为5307/7789/9176家,截至2024年末加盟门店数占比达99.7%。2024年公司GMV为107.36亿元,微信小程序的注册会员人数为1.15亿,2024年季度平均活跃会员超1760万人,季度平均复购率达44.3%。2024年公司单店年GMV为140万元,2023年为160万元,2024年单店日均GMV为3833元,2023年为4277元。
风险提示:门店扩张不及预期风险;新品类市场反响不及预期风险;新市场开拓遇阻风险;经济下行需求复苏不足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竞争格局恶化风险;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国际贸易环境恶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