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建设新闻网
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骨干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工人培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筑产业工人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印发指导意见,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各地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住房城乡建设部分别印发了两批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向全国推广5方面15项举措,包括推进建筑农民工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提升技能水平、保障合法权益、完善实名制管理和政策支持等。
推进建筑农民工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当前建筑业面临着越来越迫切的转型需求,推进建筑农民工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经验做法包括培育自有建筑产业工人、引导劳务企业转型发展、加强高技能产业工人培养等。如深圳市支持建筑企业组建自有产业工人施工队伍,加大对班组长和特种作业人员等专项培训力度,同时开设建筑产业工人学历提升班;四川省推行“一县一匠”“一县一策”建筑劳务品牌培育模式,形成一批优质品牌;大庆市深化“政校企”合作模式,依托该市省级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基地,采取定制式课程、专项职业训练等方式,提升建筑农民工综合素养。
培训和引导建筑农民工技能水平提升。提升建筑农民工技能水平是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核心环节,提升技能水平的方式多种多样。一是通过建设培育基地或产业园区提升技能,如广州市已建成6个建筑产业工人培育示范基地;昆明市打造“产业工人幸福园区”,实现全链条式培训管理。二是推进技能等级提升,如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依托90家培训机构,新增高技能人才1.85万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已建成34个建筑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共培训建筑农民工3.6万余人次。三是统筹部门协同和加大政策支持,如河北省通过信用激励引导企业培育高素质建筑产业工人;成都市对各类建筑农民工职业技能等级进行星级评价。
多措并举保障建筑农民工权益。薪酬待遇是建筑农民工最为关注的因素,防治拖欠是维护建筑农民工权益的民生大事,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采取有力措施防治拖欠,如云南省将实名制管理纳入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无欠薪项目部”评选,鼓励企业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沈阳市在全市房屋市政项目中全面推行工程款担保制度,从源头上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珠海市对全市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开展欠薪隐患全覆盖排查,分门别类建立清欠工作台账,对相关企业和个人实施联合惩戒。除了薪酬保障外,各地还采取其他福利措施,切实增强建筑农民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扬州市在各工程项目集中打造生活区,建设相应标准的工人宿舍、食堂、卫生间、洗浴室、业余学校等,配备生活和安全设施,部分有条件的项目设置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文体活动设施;山东省将符合条件的建筑农民工纳入公租房租赁补贴范围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联合相关部门,每年为建筑农民工提供不少于1次免费健康体检。
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为造就一流建筑产业工人提供借鉴,各地要积极学习经验做法,不断壮大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为行业转型升级及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