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本报讯 去年以来,山东省莱阳市市场监管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字当头,“打”字发力,“宣”字贯穿,通过夯实知识产权保护基础、构筑知识产权保护屏障、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氛围,推动形成知识产权工作“预防—保护—转化”一体化服务格局。2024年,莱阳市市场监管局案件执法能力综合评估位居烟台市第一,办结知识产权案件57件,案件办结率达100%,销毁侵权商品4.3吨。
“建”字当头,夯实知识产权保护基础。加强知识产权制度设计,出台《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实施方案》,统筹建立跨部门线索通报、案件协查、联合执法等机制,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保护格局。创新“跨域联动+政企协同”保护模式,深化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打破国内、市内区域界限壁垒,形成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多维一体工作格局。实施基层知识产权服务阵地建设工程,建成“1+13+N”三级服务网络,建成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依托市场监管所建立基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室13个,建设商标品牌指导站和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累计服务创新主体160余户,知识产权维权请求响应时间平均缩短至48小时内。
“打”字发力,构筑知识产权保护屏障。持续开展“蓝天”“铁拳”“守护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保护”等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以“零容忍”态度形成严保护高压态势,并会同检察院、公安局同步推进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会商、违法线索联控工作。聚焦商业秘密案件“取证难、定性难、闭环难”问题,创新采用“全链条+数字化+协同化”严标准取证模式,对涉案行业客户信息流动实施全链条动态监测,结合侵权方客户名单与原企业重合率异常数据,联合滨州博兴、浙江义乌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协同固证,为案件办结提供保障。创新“科所队联动”机制,发挥市局科室统筹研判线索指导、基层所网格化属地监管、执法大队精准攻坚大要案优势,联合公安、技术机构建立“侵权线索双向推送”平台,构建案件交办、证据互认、执法协作“三同步”机制。
“宣”字贯穿,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充分利用机关公众号、电子屏等平台,循环发布、播放知识产权宣传标语,发放知识产权宣传册,引导机关干部深入学习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知识。在预制菜、化工等产业园区建立宣传联络员机制,针对中小企业“不懂维权”、外向型企业“不会防控”痛点,组织由执法人员、知识产权专家组成的“护企宣讲团”,深入走访重点园区帮助企业应对侵权纠纷。打造“日常监管+重点时段”双轨宣传机制,结合知识产权万里行等活动,在小商品批发市场、莱阳商厦等重点市场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培训。创建节展高效服务护航体系,在梨花节、樱花节等重大活动现场设置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站,在开展宣传的同时,第一时间处置侵权投诉。
□万运韬 徐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