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共舞
创始人
2025-05-13 07:52:55
0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5年第10期,总第933期),原题为《当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共舞》。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郑昕 编辑陈融雪

文化兴则国运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2024年12月1日,西安,冬季版冰火《长恨歌》演出现场(邹竞一/摄)

在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宇树科技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身披东北特色大花袄惊艳亮相,在人类演员的伴舞下,演出了一段精彩的转手绢秧歌舞蹈。这个名叫《秧BOT》的创意融合舞蹈播出后迅速火遍全网,衍生话题持续占据热搜榜单。网友们惊叹,科技演绎的传统文化竟如此好看好玩。

其实,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共舞早已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AI诗人”续写千年文脉,“数字博物馆”让三星堆金面具“触手可及”,三维全息投影重现盛唐气象,更有VR(虚拟现实)眼镜和机械“战马”带人穿梭封神宇宙……这些创新正在重塑文化体验的边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文化兴则国运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与文化的共舞,不仅能推动文化产业在形态、内容和传播方式等层面的革新,提升文化创新的效率、广度和深度,更将持续巩固和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文化新质生产力

当夜幕垂落古城西安的骊山,夜游华清宫景区的观众们在《长恨歌》的光影流转中“见证”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旷世绝恋。这场精彩演出中梦幻天空、森林雾瀑、湖面火海等场面的营造,离不开LED软屏、全隐蔽式可升降水下舞台等科技设备的运用,而观众所赞誉的“每一帧都堪称壁纸级视觉盛宴”,则源自全息投影与裸眼3D技术的创新性引入。

“科技运用是《长恨歌》炫目动人的关键所在。”陕西长恨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冯超告诉本刊记者,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与内容创新,该演出始终保持强劲吸引力,吸引了大批观众多次观演。冬季上演的《长恨歌》冰火版,尤以科技人文融合而受人关注。2024年12月至今年2月的演出季,共吸引超过40万海内外观众打卡观赏。

2025年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文化新动能持续发力,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4万亿元,其中文化新业态行业贡献率超过65%,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2024年,在文化旅游领域申请的专利中,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两种类型占全部专利总数的68%,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文旅、文博和文创领域的“含新量”。

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之际,文化产业亦正经历从形态到生态的系统性变革。艺术表现的数字化重构、文化体验的场景化再造、公共资源的云端化共享,共同印证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的产业共识——这些理念已转化为可感知、可交互、可消费的项目与服务,持续刷新大众文化体验。

近年来,全国多地的大景区、博物馆、大遗址,运用新科技、融入新媒体、引入新玩法,打造沉浸式数字体验新场景。在文旅融合发展资源丰厚的贵州省,以“中国天眼”“村超”为代表的“好玩”看点,为游客提供了别致的人文视觉听觉体验。由贵州本土企业开发的“数字人王阳明”,可根据用户需求,以自述形式分享阳明心学理念。AI虚拟数字人、VR视频、VR直播等科技,为当地实现“一景多看、老景新看、古景今看”提供了可能。

在闽江口百年灯塔的斑驳砖石间,一组数字代码正在重新编织历史经纬。由福建省海峡物联网应用促进中心打造的“重建罗星塔VR体验”,将精确到砖缝肌理的3D建模与XR(扩展现实)技术深度融合。戴上VR眼镜,闽江潮声与百年前的船工号子穿透时空而来;抓起虚拟手柄,将悬浮在空中的塔体一层一层地放在正确的位置,观众由此体验罗星塔的历史和意义。

“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催生文化新质生产力。”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冉淑青对本刊记者说,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呈现出的新质态、新类型,文旅和科技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业态、产品的快速迭代,产生了可观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今年1月,在第二十二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北京大学发布“2025北大报告”(包含2024年度文化产业十大特征和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预测),将“新质生产力驱策文化业态迭代焕新”列为榜首。报告认为,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新质生产力对传统展览、演艺等呈现方式迭代革新,不仅为观众带来更为多元、虚实结合的观演体验,还激发了新的创意内容业态诞生。

“此外,新质生产力还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文化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调整营销策略,锁定受众群体。这种转型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提升了市场竞争力。”该报告写道。

“受益于巨大的消费市场,在相关政策的指引和规范下,我国已摸索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模式和方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寅告诉本刊记者,在文化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建构中推进文化生产的智能范式革新,有助于打造数字文化经济新形态。

“人工智能和算法算力作为文化生产力的技术内核之一,正通过数据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为文化生产力注入新动能,加速文化领域新内容、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渠道的涌现。”王寅说。

中式审美、世界表达

伴随一曲激扬粗犷的陕北说书,《黑神话:悟空》快速席卷全球游戏市场;一句“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让《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出彩又“出海”。短短不到一年,从悟空到哪吒,越来越多带有浓郁东方美学色彩的原创文化作品,为世界看中国打开新视角。这些游戏、动漫的背后,不仅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架”支撑,更有先进视觉技术等科技力量的“血肉”充实。

2025年4月19日,北京朝阳区郎园Station中央车站,观众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破亿手绘海报展上参观(李鑫/摄)

《哪吒2》台前炸裂,幕后也很精彩。例如,让观众“眼球炸裂”的那场“洪流大战”,一个画面涉及2亿多个角色,千军万马似海浪般翻滚,整体呈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韵律。据片方透露,《哪吒2》制作总耗时5年,全片镜头2400多个,仅特效镜头就达到1900多个,还有1万多个特效元素,堪称国产重工业电影的典范。精彩“名场面”的背后,是130多家中国影视制作团队的合力托举。

在这场中国动画人的“科技协力”中,西安数字怪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西北地区唯一参与《哪吒2》的特效公司,主导了海底龙宫坍塌、陈塘关环境特效等标志性镜头。据了解,除了参与《哪吒2》系列的制作,这家企业还在2023年与西安城墙景区共同打造原创CG动画(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制作的动画)《盛唐天团之奇幻上元夜》,合作开发了城市文旅IP“盛唐天团”,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

数字怪兽创始人石超群告诉本刊记者,在技术实现上,国内特效已基本达到国际一线水平,相关作品在海外备受称赞。

事实上,科技早就为国产动画撑起了门面。1941年公映、有着“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美誉的《铁扇公主》,征服了挑剔的国际观众,甚至启发了“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成为当时中华文化向外输出的重要作品之一。2024年,4K修复版《铁扇公主》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容光焕发”,再度惊艳世人。此次修复工作由国内知名游戏公司鹰角网络携手中国电影资料馆共同完成。游戏公司在修复这部老电影时充分利用在建模、渲染方面的经验,以高度精细化的手工修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胶片损伤、画面不连续、声音劣化等技术难题。

鹰角网络还开发了游戏《明日方舟》,将《铁扇公主》相关视觉元素加入游戏界面,既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审美特质,又以数字化形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这次修复不仅是对中国动画先驱的致敬,也是《明日方舟》团队在游戏本体之外探索文化传承路径的积极实践。”参与修复的鹰角网络游戏团队如是说。

科技创新持续赋能文化产品的多维呈现。不只是悟空、“哪吒”,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借助多元路径实现创新“潮”变。年轻人身着汉服穿梭于城市街巷,传统民俗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博物馆、非遗馆利用新技术创新展示方式,影视、游戏产业成为文化焕新的重要载体,带动传统文化传播。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深刻认识到文化强国建设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全国政协委员、时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这样说。

一起向未来

在北京市丰台区非遗展示体验中心,榫卯积木正演绎传统智慧的当代转型。工作人员和活动讲师指导着十几名孩子用手中的榫卯积木搭建造型。不一会儿,孩子们就拼出了古色古香的“凉亭”、惟妙惟肖的“生肖蛇”、威风凛凛的“机器人”……

“不同于传统上下堆叠式积木,团队开发的启智玩具从最具有中国智慧的榫卯结构入手。”乾合积木CEO张鑫说,这款玩具把“插、滑、卡、扣”等古法技艺转化为模块化构件。据了解,这家文创企业从中国积木的底层逻辑创新做起,和潮玩生产商联手,已推出航天、益智、建筑等多个系列的正版授权产品。

“榫头插入卯眼,两块独立的、松散的构件就会紧紧连为一体。”张鑫说,“榫卯积木体现了非遗技艺,承载着中国人的‘和合’哲学。‘玩’成为科技与文化的接榫点,有利于少年儿童开发智力、感知文化。”

自2024年7月至今,张鑫已带队策划开展了“非遗文化”“国防科普”“亲子研学”等十余套主题活动方案,在北京96个街道的204个社区、学校或单位实现了近300场公益活动落地。

文化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趋丰裕和精神需求的增加,文化需求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加突出。

例如,各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影像、音乐、演艺、文学、网络游戏等文化领域的巨大需求密不可分。这些科技应用与文化市场相结合,从文化消费中寻找突破口;而文化消费市场对新产品的认可,又反向刺激了科技的研发和创新,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需要注意的是,在科学技术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起向未来”的过程中,人才培养和机制建设是重中之重。随着数字化平台的兴起,人才培养亟待结构性调整。

在北京东二环路一侧的智化寺,正殿智化殿正上方的华丽藻井于20世纪30年代流失海外。近年来,借助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三维数字造型艺术研究中心和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联合开启的“流散海外中国艺术数字化工程”,西安交大艺术系教授贾濯非带队前往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用3D扫描等技术采集藻井信息,完成了藻井的结构复原与原境复位研究。如今,“离散”近百年的藻井与正殿,已在各自的“数字生命”中实现重聚,交相辉映。

“西安交大能够完成‘流散海外中国艺术数字化工程’,关键在于团队既有艺术家、美术史学家,也有工程师、程序员,做到了对科技运用和艺术理解的兼容并收。”贾濯非告诉本刊记者,随着越来越多数字文化遗产项目落地,亟待培养更多适应数字时代的艺术工作者。

体制机制的完善,也将助力科技与文化共舞。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联手多家科技企业,推出全国文化资源大数据平台,通过数字治理手段对文化资源精准分类、整合与共享。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写道,在治理体系的推动下,文化产业将实现更高程度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将涌现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将中国经验转化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多位专家表示,在文化和科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性互进互促中,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对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又要发挥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快科技企业、文化企业实现跨界融合,营造创新新生态、企业新业态。

“精神文化生活的共同富裕,归根到底要靠文化生产力现代化。”王寅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业结构优化布局,一个“科技向善、文化向美”的科技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局面,正奔涌而来。

文化遇上硬科技》专题系列稿件

当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共舞

智启文脉

“数造”新生

做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338件殷商文物跨越3500年... 转自:千龙网 #北京这个展览可太有看头了#【#338件殷...
淮北矿业成立新公司 含生态环境... 人民财讯5月13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华坪雷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徐钦明,注册...
“退休夫妻月入1.2万,负债1... “退休夫妻月入1.2万负债1.2亿”?近日,这样一条话题冲上了热搜,引起社会广泛争议。根据公开信息,...
郭卫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郭卫新涉嫌严...
字节视觉-语言多模态大模型Se... 转自:财联社【字节视觉-语言多模态大模型Seed VLM技术报告首次公开】财联社5月13日电,See...
一颗网球 引动国科大运动热潮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届“科苑杯”网球团体赛近日在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网球场举办。本次赛...
这位院士曾是个囚犯 转自: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这位院士曾是个囚犯#】#确定北京建城史的院士被日寇逮捕#1...
A股电力股拉升,晋控电力涨停 格隆汇5月13日|A股市场电力股拉升,晋控电力涨停,京运通此前涨停,华电辽能涨近5%,湖南发展、珈伟...
保护弱者以人为本 绝非“我弱我... 转自:中工网原标题:保护弱者以人为本 绝非“我弱我有理”最近,上海一则交通事故视频引发网络热议:一辆...
殷之光: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全球南... 【文/殷之光】今天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在讨论“全球南方”时,表现出了一种明显的“哲学”贫困。来自七国集...
港股分拆北交所第一股!天工股份...   转自:金融界  天工股份(N天工)今日在北交所上市,开盘价22.01元/股,上涨458.63%。...
防灾教育进校园 在江苏省扬州生活科技学校,学生们在扬州市邗江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带领下进行逃生疏散演习。通讯员 周社...
中央部委定调,房地产红利井喷,... 025 年 5 月,房地产市场迎来了重大变革,中央部委的一系列重磅定调,使得房地产红利呈现井喷之势。...
历时17天,跨越4500多公里... 历时17天跨越4500多公里雪山、草原、冰川……每天都能邂逅不同的风景近日Y406次银发旅游列车从赣...
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涨超... 人民财讯5月13日电,截至发稿,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涨超8%,溢折率达23.26%。5月13日...
外卖大战下半场,将是2打1的较... 大家好,我是专注即时零售领域研究的刘老实。2025年的中国即时零售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震...
来伊份再回应“粽子中吃出疑似创... 每经AI快讯,5月13日,来伊份发布关于消费者反映蜜枣粽问题处理的情况说明:事情发生后,公司迅速采取...
生物股份等新设人工智能公司 人民财讯5月13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浙江自贸区星链智创人工智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顾...
专访|导演刘江:给谍战题材注入... 从早期家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引发全民热议,到谍战题材作品《黎明之前》,导演刘江始终在创作中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