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卢从杰 廖作林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公安机关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警网融合新路径,在矛盾化解、治安防控、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平安北海、法治北海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主动融入 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
北海市综治中心科学规划建设群众接待大厅、指挥调度中心、视频会议室等综合办公区域,配备心理咨询室、人民调解室等功能场所,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在平台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北海市公安局积极联动27个部门,牵头设立12个综合服务窗口,并选派业务骨干常驻办公,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此外,北海公安创建“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机制,348名社区民警与网格员紧密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工作联动。民警依托网格管理,深入社区、村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整治等工作。2024年,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在公安机关的协同联动下,排查矛盾纠纷1.55万起,调处率达98.9%,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防控新体系
一个深夜,北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慧系统智能分析模块捕捉到某区域人员异常聚集。接到指令后,北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调度周边警力赶赴现场,发现是一起口角引发多人聚集的矛盾纠纷,民警果断采取措施,及时化解了潜在风险。
北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慧系统已成为北海公安守护平安的“最强大脑”。该系统通过整合“网格通”平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及信访信息系统等数据资源,构建起矛盾纠纷调处全周期智慧管理闭环,从信息收集、风险研判,到指挥调度、跟踪督办,各环节紧密衔接,实现综治中心与公安机关的信息实时共享、指令快速传达。依托这一系统,北海公安在精准防控、快速处突上屡见成效。
同时,北海公安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在城市重点区域、街道社区部署多层次、全覆盖的智能感知设备,构建起空地一体、上下联动的动态防控网络。这些设备不仅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还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异常行为、安全隐患自动识别预警,推动警务工作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变。
服务民生 架起警民连心新桥梁
在旅游旺季,银滩、涠洲岛等热门景区游人如织。为保障游客安全与合法权益,北海公安联合综治中心在各大旅游景点设立联合服务点,民警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全天候咨询、紧急求助、失物招领等贴心服务。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群体,民警与社区网格员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帮助解决户籍办理、证件补办等实际困难,开展反诈宣传、讲解安全知识,切实提升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北海市综治中心开通“珠事善解”微信小程序,北海市公安局民警入驻线上平台,为群众提供24小时纠纷申报渠道,实现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纠纷“掌上办”“家中办”“马上办”。小程序开设语音输入、拍照存储和事件地点定位等功能,为群众提供24小时线上法律问答自助服务,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