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胡杨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5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汇报。会议指出,要支持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在发展服务贸易、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差异化探索,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要因地制宜扩大改革任务授权,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优化调整区域布局范围,稳步推动成熟自贸试验区提升能级。
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来,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带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自主开放的伟大实践,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势在必行。”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崔卫杰看来,随着各自贸试验区试验任务的逐步完成,亟须通过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统筹考虑和深入研究新试验任务的制定与实施问题,研究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的路径和方式。
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对自贸试验区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部署。
今年4月印发的《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强调,经过5年左右的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重点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现代产业集群能级跃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原倩认为,顺应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趋势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提出了新要求。自贸试验区的基本定位是开展制度创新尤其是首创性制度创新,要聚焦重点,从加强重点领域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和强化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功能两个渠道推动制度型开放。同时,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是新形势下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应有之义,要强化重点改革任务的统筹协调,强化开放基础设施叠加互补,强化开放平台整合。而考虑到新质生产力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工作也要聚焦新质生产力,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和比较优势,将产业集群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加以系统谋划。此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离不开有力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应更好地平衡改革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此前,据商务部介绍,自贸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将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更大力度推进自主开放;二是更大力度推进差别化探索;三是更大力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开展更多首创性、引领性改革探索,形成更多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成果,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坚定应对外部风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