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实验中学举行升旗仪式
七一路小学进行课桌操比赛
教育是民生之基、强国之根。2022年以来,我市以“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为目标,围绕社会关注,聚焦群众关切,以合作办学、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云校+”跨校联动,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一直以来,铜川的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办家门口的好学校,才能提升教学质量,留住好学生。”铜川市第一中学教学一处主任刘汉文告诉记者。
为破解优质生源流失难题,有效提升学校教学质量,2021年,市一中以“云校+”合作办学模式为突破口,引入“西安高新一中双师课堂”,以教学、教研、考评、管理、活动“五个一体化”为核心,构建跨校资源共享体系,把优质教育资源引入铜川,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现在学校共有9个双师班,这些班的学生和高新一中的学生同步上课、同步考评,教师也与西安高新一中的老师一起教研、一起教学。西安高新一中的优质教学资源还辐射了双师班以外的班级,提升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刘汉文介绍说。
高一(13)班班主任杜国军已经送走了第一届“双师班”的学生,他认为“云校+”办学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好事。“学生通过和高新一中同步学习,起点更高,能更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当学生们看到自己与名校学生的差距后,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对我自己来说,通过云教研活动,也学到了别人优秀的教学经验,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4月30日下午2点半,走进市一中南校区的“双师班”,讲台的屏幕上,西安高新一中的老师正在讲英语课,讲台下铜川的学生们正在认真听课,英语老师则将讲授内容总结归纳到旁边的黑板上,供学生加深理解。
记者了解到,“云校+”教学模式依托信息技术,借助西安高新一中“名校+”的推广经验,以“打开围墙办教育”为理念,将优质教学资源输送给远端友好学校,这是一种全天候、持续性、全过程的教育帮扶。在铜川除市一中外,王益中学、市二中等学校也与西安高新一中合作,实现了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种“名校资源本地化”的教学改革,让铜川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名校+”合作办学,打造区域教育新标杆
4月25日,记者走进铜川市实验中学,崭新的教学楼、可以躺着休息的课桌椅、可口的饭菜、专注的学生、高水平的教师等都展示着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该校作为西安交大教育管理集团与市教育局合作开办的公办学校,开创了“政府保障+名校托管”的运行机制,不到两年时间就成了铜川教育界的“黑马”。
“学校的管理团队是交大教育管理集团派过来的,集团给我们带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管理经验,学校灵活的机制吸引了大批高层次教育人才,形成人才‘虹吸效应’,加上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这让学校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为铜川教育注入新活力。”校长余武富说。
执行校长王亚峰表示,学校的教学特色可总结为“三场六化”模式,老师们通过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精准辅导,实现“轻负高质”学习目标。初中部在全市质量监测中,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成绩稳居前列;高一年级学生学业进步幅度在全市名列前茅,课堂改革的成效非常明显。同时,学校在教学中还广泛应用豆包、Deepseek、科大讯飞等前沿教育技术平台,分析学情,定制教学内容,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导师制”是该校高中部的一大特色,学生入学后即可选择心仪的导师,导师既负责学生的学习,也关注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保姆式”生活学习帮助。
家门口的好学校,使家长的择校焦虑得以缓解。学校教师能够通过科学系统的课堂授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减少学生参与校外学科类培训。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服务既保障了学生的学业发展,又降低了家庭额外的经济负担。
“孩子到这个学校后成绩进步很大。”家长这样说。
“我非常高兴能在这教书,这里让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毕业于浙江大学的青年教师胡亦凡这样说。
“课堂特别有趣,我喜欢在这里读书。”学生这样说。
“学生有活力、教师有归属感、家长有认可度”的校园生态,见证了铜川教育的突围,也让“名校+”办学模式有了成功样本。
“强+弱”集团办学,教育优质均衡新突破
如何让优质学校更好帮扶薄弱学校,如何实现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优质均衡?
为破解这一难题,耀州区走出了区内集团化办学的路子,耀州区寺沟中学教育集团、塔坡小学教育集团、北街小学教育集团,耀州区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先后成立。
2024年8月,北街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后管理着北街小学和药王山两个校区,为了更好地推动薄弱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北街小学教育集团充分发挥“五个统一”管理优势(统一教学计划、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活动安排、统一质量要求、统一考核评价),初步实现了教学教研相融合,管理思路和决策部署相一致。集团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精准对接教育提质需求,积极探索“当代好课堂”新样态教学模式、开展常规教学巡查、预约听课、学科大教研、“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青蓝之约”结对成长、学科组建设、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推动研训一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北街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后,我们通过两周一次的语数外大教研、骨干教师走教活动,交流轮岗与跟岗学习等方式,让两校教师流动起来,教学交流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药王山校区设施条件、校容校貌得到彻底改善,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教学质量、群众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北街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总校长安琦表示。
“北街小学校区老师的教学方法新颖,贴近学生实际,我要多多向你们学习。”在英语组学科教研活动中,药王山校区六年级的英语老师孙玉诚恳地说道。
耀州区的“强校带弱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让优质教育从“单点开花”走向“全域结果”,打造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范本。
“益课堂”内生革新,小课堂撬动大改革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改进了造纸术……请大家结合文本,小组内讨论交流、互相补充,按步骤总结梳理蔡伦造纸的过程。”这是近期在铜川市七一路小学省级骨干教师 “聚星”课堂示范观摩活动上,该校教师王娟宁在《纸的发明》一课中启发学生思维的一幕。
课堂上,王娟宁通过助学任务引领、思维工具搭建、小组合作互助、学生精彩展示等手段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阅读策略方法的指导,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自主阅读,认真思考,合作交流,自信表达,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正站在了课堂中央,彰显了“聚星”课堂让学生绽放光彩的育人目标。
“我校聚焦课堂教学改革,以‘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为理念,构建‘聚星’课堂模式,推动师生共同成长。”七一路小学校长党斌宏对记者说。
多维布局,构建课改“四梁八柱”。该校组建六大项目组协同推进课堂改革:小组建设组探索高效合作机制,形成可推广的小组管理策略;助学单编写组实行“三校三审”,设计针对性问题链;课堂评价组制定“1+N”课堂评价标准;自主管理组构建“三三制”学生自主管理体系。
课堂革新,激活学生学习内生动力。该校以“导—学—展—评”流程,让教师从“主讲”变“助学”,让学生通过“自主预学—对子互助—群学探究—自信展示”路径,实现主动学习。
据了解,课堂教学改革一年多来,七一路小学组织全员课改专题培训16次,先后赴西安、宝鸡、江苏、河南等地外出跟岗培训9次,组织开展系列教学活动16次,2024年该校获得省级荣誉3项,市级、区级荣誉20余项,累计接待外校观摩交流12次。从理念革新到实践深耕,七一路小学以课堂为“支点”,撬动师生成长新动能,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基层经验。
铜川基础教育改革以多元模式破解教育难题,让优质教育触手可及。当每个学校都能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当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绽放光彩,铜川正以扎实的改革实践,书写着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