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给游客介绍耀州瓷器
收费站工作人员化身“文旅推荐官”宣传铜川花月荟
外国游客沉浸式体验剪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和“先行官”,文化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旅游已成为群众美好生活的“标配”。去年“五一”假期,“特种兵”式旅游爆火;今年“五一”假期,更多人选择“慢游”,旅游不再是“走马观花”。为满足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吸引并留住游客,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深度激发文旅消费活力,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交旅融合发展新路径,让路途变旅途、旅游“中转站”转型“目的地”,公路运输增值服务逐步丰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歇脚地”变“打卡地”,旅邮驿站“景”上添花
古代,道路上有驿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就是“现代驿站”。随着旅游业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自驾游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趋势。对于很多自驾游游客而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已经从“歇脚地”变成“打卡地”,长途奔波下来,游客们都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吃顿饭,如果当地售卖特产,顺手“买买买”也不错。在铜川境内,提振消费的“风儿”吹到了高速公路服务区。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探索“交通+邮政+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丰富的人文体验和特色服务,4月初,铜川邮政与陕西交控服务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耀州服务区分公司联合打造了全市首家“旅邮驿站”。
“今天路过耀州服务区,休息的时候发现了这家旅邮驿站,店内售卖铜川明信片、耀州瓷、照金的艾条等铜川特色产品,在这里停留是一种不错的体验。”游客岳莉莉笑着说,以后还想来铜川其他地方玩一玩,“解锁”更多当地特色。
分公司副经理曹辉辉表示,旅邮驿站项目旨在构建“便捷高效、服务优质、丰富多彩”的驿站服务体系,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和服务功能综合利用,盘活旅游资源,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让“过路客”变成“消费客”,感受“沿着高速公路购好物”的独特魅力,为过往司乘人员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体验。
“收费站”变“服务站”,“诗与远方”在路上
“没想到铜川新区收费站的工作人员还能化身‘文旅推荐官’,宣传效果还挺好,为我们铜川景区的宣传又添了把火。”连日来,铜川花月荟紧跟市场趋势,将旅游资源与高速公路的便捷性相结合,与陕西交控西延高速铜川新区收费站积极探索“温馨驿站+旅游导引”服务新模式,联合开展宣传共建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旅游线路和贴心攻略,为司乘人员带来“美好出行”新体验。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促进了我市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也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前都是开车经过铜川新区,今天看到宣传横幅上的内容,发现铜川新区的旅游资源挺丰富的。工作人员还会耐心告诉我们铜川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地方,让我们刚来新区就感受到了人性化的贴心服务,很不错。”来自西安市的白先生点赞道。在“高速+旅游”合作模式中,游客在收费站可以免费获取旅游攻略指引、特色旅游宣传册和旅游优惠政策等旅游咨询服务,享受到更加实惠便利的出行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多次获司乘人员点赞好评。
“高速+旅游”合作模式,让“诗和远方”不再遥远,为游客带来了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项目,探索建立旅游旺季应急联动机制,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促进“高速+旅游”模式的深入开展,努力实现降本增收与旅游产业互惠共赢,让高速公路真正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一张名片。
入境游从“引客”到“留客”,铜川文旅全球“圈粉”
走进铜川博物馆,触摸历史脉搏;在铜川花月荟现场制作、品尝窝窝面和耳朵套;到孙思邈纪念馆了解药王康养文化;采摘铜川大樱桃……随着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持下,越来越多国际游客将铜川列为体验中国文化的旅游地。从政策赋能到场景焕新,从服务提质到文化共鸣,铜川正以系统化举措打开入境旅游新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已有44批次超过1200人来到陈炉古镇、陶瓷花月荟、铜川博物馆等景区参观旅游。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接待超16个境外旅游团来铜川。”该系列旅行团接待负责人杨姣表示,境外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对深度游展现出更大兴趣,不仅是传统旅游观光景区,博物馆、非遗文化、康养市场以及那些能体现铜川高质量发展的资源都将迎来更多游客。
作为“马来西亚、新加坡—西安—铜川”旅途走廊上的枢纽城市,我市积极推动旅游国际化跃升。杨姣说:“我们把入境游看作文化价值转化的‘炼金炉’,通过‘旅游+’‘活动+’等组合,整合铜川旅游资源,围绕药王文化、耀瓷文化、避暑文化、非遗文化等方面推出铜川四季果蔬采摘、参观铜川博物馆非遗馆、夜游铜川花月荟、制作药王康养系列旅游产品等系列团项目。在旅游产品开发上我们将突出‘文化体验产品化’和‘本地资源国际化’,努力将铜川从旅游‘中转站’变为‘目的地’,吸引更多境外游客,让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铜川文旅更好跨越山海、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