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科学报
“不久前,在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EDA精英挑战赛上,我们的研究生拿到了3个第一名。从侧面说明我们在集成电路研究生人才培养上,路子走对了。”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杭电)电子信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院长何志伟告诉《中国科学报》。
据了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杭电率先成立集成电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研究所,长期致力于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尤其在射频集成电路EDA工具、电磁仿真工具,以及化合物半导体工艺模型的国产化替代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如今,杭电电子信息学院从各类科研项目中凝练科学问题,并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平台资源,在解决科学问题和破解“卡脖子”问题中,实现了“射频EDA”的突破、在《自然》子刊等期刊发表论文、获得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Guillemin-Cauer汇刊最佳论文奖。
近年来,杭电通过自主研发、企业项目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实现了产研融合和研用转化的新机制。
杭电电子信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游彬表示,在这一机制作用下,杭电在国内较早与地方集成电路产业结合创建了集成电路学院(绍兴校区),建成了国家、省市级和校级研究院/工程实践基地20多个,培养研究生300多名,项目研发经费6千多万元,企业/产业效益超5亿元。
“真问题、真项目、真场景,贯穿杭电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校读书期间,我就参与了导师开展的行业联合研发攻关项目,一些同学还有在企业从事晶圆设计到制造的经历。”杭电微电子工程硕士毕业生赵倩回忆道。如今,赵倩是A股EDA上市企业的一名核心研发人员。
“我一直跟着导师做EDA龙头企业的研发项目,在参加并EDA精英挑战时深切感受到,无论是选择赛题还是做方案上,与在学校的学习、在行业产业的历练密切相关。”杭电在读研究生刘佳欣除了获得EDA精英挑战赛一等奖,还获得了EDA国创中心企业特别奖和华大九天企业特别奖。
岳芯茹是电子信息学院教授赵文生的研究生,她说:“在导师的指引下,自己开始关注新的前沿技术,如机器学习、云计算如何与EDA设计结合,大幅提升EDA工具的运算效率,减少设计周期等。”
赵文生告诉记者:“近五年,我们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81篇,年均增长约50%。”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有其自身规律,但鉴于规模化培养在国内高校都尚处于摸索阶段,而且集成电路研发更新迭代很快,如何培养有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很强、具有适应未来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集成电路人才,对我们来说也是一道考题。”何志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