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伟瘦削的脸颊两侧,有两道几乎对称、长约两三厘米的疤痕。
有一次冒着高温在矿井下救援时,呼吸器的面罩受热后紧贴在皮肤上
几小时后,等李远伟想摘下面罩时,发现面罩边缘已和皮肤粘在一起。他忍着疼,一点一点撕下面罩,从此留下这两道疤。
作为贵州豫能投资有限公司永贵能源矿山救护大队副大队长,李远伟入行15年,已经习惯了和危险共存。“干这行哪有不受伤的?浑身都是伤。”他说。
也许出于职业习惯,这个35岁的年轻人不苟言笑,总是拧紧眉头向记者讲解工作的方方面面。
如有矿难发生,矿山救护大队负责营救井下矿工。对救援人员来说,体力是最基础的要求。
在永贵能源矿山救护大队训练场上,有人在练习推轮胎:直径约1米的大型轮胎填满沙子,重约100公斤,轮胎平放在地上,队员把它掀翻,再掀翻,一直到终点。
训练项目还有徒手爬上6米高的绳子再爬下来,扔十几袋65斤重的沙袋,背着80斤重的假人跑步,拉20公斤的拉力器……
除了练体能,还有各种各样的技术训练:做心肺复苏,拆装呼吸机,连接直径1米的风筒,接电线,用木板封墙(防止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学着操作上百种救援设备……
这些繁杂的训练项目,李远伟都是佼佼者:6米高的爬绳他能连续爬3个来回;20公斤的拉力器,他一口气能拉100多下。技术上也毫不含糊,他蒙上眼,3分钟拆装呼吸机——蒙上眼是为了模拟井下漆黑一片的情况。
向地下走1000多米,会来到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井下世界:这里除了黑暗,还可能有浓烟和瓦斯。井下救援更容不得失误,即便做了再多训练,也可能有意外发生。
有一次李远伟带队在井下救援,那是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压缩在煤层中的瓦斯猛然释放出巨大的冲击波,一扇20厘米厚的门都被冲烂了。救援过程中,煤层松动,一根数米长的钢筋掉落,朝着李远伟的胳膊砸下来,恰好砸在机械表上,他侥幸躲过一劫。
李远伟解释道,下井执行救援任务时,小队长必须戴机械表,因为电子表会产生静电——矿井中可能有瓦斯等有毒、易燃的气体,平时微不足道的静电,到了井下就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
矿井有1000多米深,巷道有七八公里长,下井单程要四五十分钟。遇到重大事故时,为了节约时间,救护队的队员就在井下吃饭。李远伟记得,最长的一次,他们在井下连续待了30多个小时。
入行15年,李远伟带队处置矿山瓦斯爆炸、突出、水、火灾事故和社会自然灾害等重特大事故30余起,救出遇险(难)人员200余人。
想起过去的经历,李远伟有时候忍不住后怕。有一次,一座矿山炸药库旁的松林里出现山火,二者距离只有七八十米。
松树油脂高、易燃,炸药库里存放着开矿用的炸药,没人敢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灭火。李远伟顾不上多想,拿着锯子就去砍树,想砍出一条隔离带——矿山地处偏远,叫消防队灭火来不及,只能用这种“笨办法”。
看到他带头,队员们纷纷跟上来。一侧是山火的炙烤,一侧是炸药库,他们花了两个小时砍出七八米宽、几十米长的隔离带,山火的燃烧范围逐渐缩小,直至熄灭。“(当时)我是小队长,得身先士卒。”李远伟说。
10多年的矿山救援经历,李远伟见多了生死和惊险,反而更加“胆小”了。
作为副大队长,李远伟每月亲自组织制定学习训练计划。队员从早上5点50分起床,一直到晚上10点半熄灯休息,严格执行白天的训练计划和晚上的理论学习计划。
永贵能源矿山救护大队的训练场上有不少训练器材,是李远伟和同事到其他单位学习后,为了省钱自己动手做的。训练场的角落有个黑黢黢的地道,里面伸手不见五指。这个地道模拟井下巷道,约一人高,不到两米宽,里面堆着用于点火、释放浓烟的木柴。每支小队每月至少在这里开展一次“高温浓烟演习”。跟实际救援中一样,小队长第一个进入巷道,7名队员依次进入,副小队长断后。
这条一人高的巷道隔壁是一条高约80厘米的矮巷。矿井下的矮巷道不容人直立行走,队员们平时就要练习蹲着或趴着抬担架、营救矿工。
训练场的另一个角落是室内篮球场兼急救训练场,几名队员在用假人模型练习心肺复苏。李远伟说,一万多元一套的假人模型,一年要按坏好几套。
李远伟经常跟队员说,平时多吃点苦,比赛、救援的时候就轻松了。训练沙包的标准重量是60斤,这里的沙包则是65斤。
救援队的伙伴常用“自律”来评价李远伟。
李远伟入行以来,几乎没停止过学习。他3次参加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均名列前茅,还曾获全国冠军;2016年,他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救援大赛,获得第四名。
31岁的徒弟郭森与李远伟共事10余年,他记得,当时为了准备技能竞赛,李远伟趁午休和晚饭的时间学习医疗知识、技术操作、煤矿专业知识等,有时熬夜学到一两点钟才睡。
为了准备技能竞赛,李远伟背着30多斤重的呼吸器跑步,后背的皮肤磨破了,就缠上医用纱布接着练。
李远伟还手把手地带徒弟、鼓励年轻人参加技能竞赛。他带着队员一起学七八百页一册的业务资料,学习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教给队员处理事故的注意事项,帮他们少走弯路。郭森2023年7月获得省级一类技术竞赛个人全能第一,以及3个单项第一,同年10月参加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获全国三等奖。
在徒弟眼中,不苟言笑的李远伟是个“细心”的师傅。班仕涛说,师傅得知他家遇到困难,帮他申请了贫困补助,为他解决了后顾之忧。
李远伟总是如饥似渴地学习,这个生长于河南农村的年轻人高中时交不起学费,又不忍心再给父母增加负担,于是辍学打工。没能继续上学成为他的心结。在这支救护大队工作几年后,李远伟通过了成人自考,2019年拿到本科毕业证。
2020年李远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后,单位领导问他有什么心愿,他提出想要继续上学,后来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脱产学习两年。“也不是为了那个证,就是学到新知识,感觉舒服。”工作间隙,李远伟还在准备考研。
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李远伟的心脏有时会出现不适。当记者问到救援任务的压力,这个总是拧紧眉头的年轻人反而笑了:“反正工作就是这样,咱就把它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