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贵州地区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关键时期。遵义市播州区各地大力推进机械化播种和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以农业现代化赋能乡村振兴。
在马蹄镇长远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模式采用“3+2”种植方式,即3行大豆搭配2行玉米,通过优化株距和行距,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不仅确保了玉米的产量,还额外收获了一季大豆。村民张永强高兴地说:“我种了十几亩地,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这多亏了政府推广的好技术!”
石板镇茅坝村沐恩寺基地2025年,马蹄镇实施了2000多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其中1000亩采用机械化播种,一体化作业每亩仅需20分钟,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马蹄镇还提供了4000公斤大豆良种和3000公斤玉米种子,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与此同时,播州区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农机手徐克轩回忆起去年在团溪镇白果村的连片稻田里操作插秧机的情景时,依然难掩兴奋。他感慨地说:“过去人工插秧,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效率还低。现在用上插秧机,一天能插几十亩地,不仅速度快,质量还好,人也轻松多了。”播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股高级工程师陈忠国介绍:“新式履带式拖拉机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它转弯半径小,作业效率高,可实现原地360度转向,非常适合我们这里的山地地形。”
在这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支持下,全区示范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的面积不断扩大,带动全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显著提升。机械化插秧不仅效率高,还能提高水稻产量,降低劳动力成本,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马蹄镇长远村的农机操作员播种玉米大豆在辣椒种植方面,该区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种植。贵州卓豪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村级集体合作社+农户+乡村车间”的模式,实现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融合。2025年,播州区继续稳定辣椒种植规模,计划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预计鲜椒产量将突破50万吨,实现产值20亿元。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辣椒的稳定供应,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推动了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播州区在团溪镇、三岔镇、泮水镇等16个镇(乡、街道)全面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推广工作,成效显著。同时,该区在团溪、尚嵇、石板、枫香镇建立了4个500亩以上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核心示范区,为全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树立了标杆。在茅栗镇金山村,当地探索出“稻+鸭”种养模式,实现了“一田多用、一季多收”,有效提升了土地产值和效益。同时,芶江镇熊老头水果种植家庭农场通过“种植+养殖”模式,形成了种养循环的生态果园,不仅节约了开支,还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在农业种植模式上的创新与科技应用,播州区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该区以科技赋能农业,通过政策支持与创新驱动,让农业发展更具活力与潜力,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来源:播州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