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法院在全市首推“执行快速反应机制”,这一创新举措堪称破解执行难的有力之举。该机制以快速响应为核心,当执行案件出现时,法院系统能迅速集结力量,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无论是查找被执行人财产,还是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都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行动。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让债权人的权益得到更及时的保障,也向社会传递了法院坚决打击“老赖”、维护司法公正的坚定决心,为全市法院解决执行难题树立了典范,对法治社会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期,福州市鼓楼法院在全市范围创新首推“执行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建立执行指挥中枢、整合多部门资源、实现全流程提速,有效破解“人难找、财难寻”的执行困境。该机制自2月17日运行以来,已成功拘留被执行人7名、拘传14人、扣押车辆2辆,为胜诉当事人兑现“真金白银”按下“加速键”。
“法官,被执行人郑某在晋安区某广场!”2月19日11时45分,鼓楼法院执行快速反应中心接到申请执行人陈某的紧急来电。值班干警迅速启动预案,9分钟内集结出发,仅用35分钟便抵达现场,将长期躲避执行的郑某控制。从接收线索到成功拘传,全程不足1小时,展现了机制的“硬核速度”。
这起案例是“执行快速反应机制”的缩影。该机制以执行快速反应中心为指挥中枢,设立专线电话,24小时接收财产线索和被执行人踪迹信息。中心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分析线索紧急程度、地理位置,精准调度就近团队执行。对于可能转移的财产或行踪不定的被执行人,干警“闻讯即动”,确保“黄金时间”内高效处置。
机制的高效运转,离不开跨部门、跨区域协同配合。2月20日傍晚,执行中心接到群众举报,发现两辆涉案车辆停放在仓山区某停车场。时值晚高峰,车辆随时可能转移。中心立即通过指挥平台调度正在仓山区执行的夜间团队,仅1小时便完成车辆查封,为两起终本案件打开突破口。
此外,法院与公安拘留所共建“执拘联动中心”,对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形成震慑。在前述郑某案中,执行干警联合拘留所组织调解,对被执行人进行训诫,促使其承诺分期还款。通过“司法强制+善意文明”双轨并行,既维护法律权威,也为当事人保留和解空间。
“过去执行线索分散、响应滞后,现在通过数据整合和智能研判,资源调配更科学。”鼓楼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执行快速反应中心将线索接收、核实、分类、派发等环节线上化,实时追踪各团队执行动态,确保“最优团队处置最近任务”。例如,夜间团队、外勤团队分工协作,实现“线索不隔夜、行动不断档”。
机制运行首月,鼓楼法院执行到位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42%,群众主动提供线索量提升35%。(记者 林春长 通讯员 陈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