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馅清鲜宜人,熘炒甘甜爽口,菜心生食,鲜嫩爽脆,清凉润燥;从国宴佳肴“开水白菜”的“阳春白雪”到“白菜炖豆腐”的“下里巴人”……每当提起玉田包尖白菜,那些色香味俱佳的佳肴不禁浮现眼前,让人垂涎三尺。
常言说“百菜不如白菜”。在多数北方人的记忆中,白菜在冬季餐桌的“霸主”地位不可撼动。我国各地多有白菜种植,为何玉田包尖白菜却颇具盛名,成为享誉京津冀地区的特色蔬菜品种?
“玉田县种植白菜的历史已有300多年,其中以地方独有的玉田包尖白菜最为正宗!”玉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玉田包尖白菜是冬季大白菜中的‘明星’产品,它与普通白菜外观有很大区别,菜叶紧实拧抱,头顶尖、下方圆,形如冬笋,整体呈圆锥状,故得名‘包尖’。”
玉田县地处燕山南麓,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奥陶、雾谜山两条优质矿泉水系穿境而过,为玉田包尖白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孕育出“清冽甘甜、回味悠长”的独特属性,并被赋予“玉菜”之美誉。清光绪年间《玉田县志》记载“白菜,一名菘,有十数斤者,甘脆,甲他邑”。玉田包尖白菜除具有帮薄、味甜、纤维少、水分含量少、耐贮运等特点,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钙、铁、锌、硒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
“过去玉田包尖白菜只有秋季能种植,通常在8月5日—15日播种育苗,立冬前后收获,近年来玉田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提纯复壮研发出了春季品种。”在玉田县虹桥镇供京蔬菜基地,大棚内的春季白菜苗长势正旺,“我们今年首次尝试与京东、美团合作订单种植春季包尖白菜,2月10日—20日下种育苗,主要包含绿笋宝2013和红笋宝2003两个品种,经过炼苗期,马上就可以移栽了。”玉田县华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怀宇说。
如果说玉田包尖白菜曾是京津冀地区家家户户冬季必备的当家菜,那么春季包尖白菜等新品种的试种成功,则打破了传统的白菜种植格局,达到一年两熟,填补了夏季市场空档。“这些白菜预计4月底5月初上市,按每亩产量4000公斤计算,每亩净效益预计可达1500—2000元。”王怀宇充满期待。
记者了解到,玉田包尖白菜主要有大中小三个品种,中间的叫二包尖,因其大小适中、果型好,最受市场欢迎。“我们自去年11月与匠圣(北京)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开始在京东、美团平台线上销售玉田包尖白菜,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卖出45吨,平台订单量平均每天150-250单,最高达到一天500单以上。”在玉田镇唐庄村王怀宇家的冷库内,至今仍成袋码放着上万棵白菜,“包尖白菜刚采收时水分较多,经储存后熟之后,不会大量失水、不黄叶、不抽薹,口感更甘甜。”王怀宇介绍,冬收白菜从立冬到次年4月底都是销售期,过去主要通过蔬菜经纪人在地头市场收购,运输到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近年来,随着网络等新销售方式的兴起,除供应北方外,南方的深圳、广州等城市也有销售,此外还出口海外。“我从2011年开始种植包尖白菜,到2019年至今每年种植面积都在300亩以上,每到采收季节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单日供应北京市场最高达14万公斤,还有不少人把玉田包尖白菜作为年节礼品送给亲戚朋友。”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玉田县多项措施持续推进全县包尖白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如修订《地理标志产品玉田白菜(玉田包尖白菜)栽培技术规程》,使农业生产“有标可依、有章可循”;打造包尖白菜精品基地,扩大品牌影响力,并带动普通农户改进种植技术;公布全国第一个“玉田供京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打造蔬菜品牌等。2011年11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玉田白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9年11月15日,玉田包尖白菜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年“玉田白菜”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如今,我们销售的每一株白菜都有自己的‘身份证’!”王怀宇十分骄傲。
玉田是京津周边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县通过创建“玉田供京蔬菜”区域公用品牌,逐步实现了从蔬菜种植大县到蔬菜产业强县的跨越。目前,全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超40万亩,年均为京津及周边市场供应各类蔬菜110余万吨。其中玉田包尖白菜在该县玉田镇、虹桥镇、亮甲店镇、杨家套镇等乡镇均有种植,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7.5万吨,年产值近8000万元,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丰富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市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