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建设母亲友好型企业
今天是母亲节。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歌叫《世上只有妈妈好》,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当然父爱也是伟大和无私的,但在怀孕和分娩等生育过程中,女性是主要承担者。在现实中,母亲生育孩子后,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中一个困难是遇到母职惩罚(motherhood penalty)。母职惩罚是指,女性在生育孩子后,会在职场上遭遇工作机会受阻、收入减少等困境。
从收入方面来说,母职惩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劳动参与率(或就业率)下降。王俊及石人炳发表在2021年第4期《人口与经济》上的论文《中国家庭生育二孩的边际机会成本——基于收入分层的视角》,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共5期追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就业情况来看,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人人力资本特征、所在省份和家庭特征等变量后,在妻子一方,与生育之前相比,生育一个孩子后,其就业几率下降约6.6%;继续生育二孩,其就业几率再次下降9.3%(与一孩状态相比)。
二是有报酬工作时间减少。杨凡等人发表在《人口研究》2022年第5期的论文《中国女性劳动供给中的“母职惩罚”》,女性在生育一孩后的0~3年内,每月工作时间和生育前相比减少了22.2个小时。
三是工资率下降。许琪发表在2021年第5期《社会学研究》上的论文《从父职工资溢价到母职工资惩罚》,采用1989-2015 CHNS(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每生育1个子女,女性的年工资收入下降17.0%,小时工资下降17.4%。
由于存在母职惩罚,许多女性为了职业发展而选择少生甚至不生孩子。近年来,我国生育率不断走低,2023年总和生育率只有1.01,不到更替水平的一半。要提高生育率,就需要大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缓解母职惩罚问题。生育友好,也可以称为母亲友好。而生育友好型企业,也是生育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生育友好型企业需要在以下多个方面做出努力:
落实国家产假政策: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产假、陪产假、育儿假等假期制度,并确保员工休假期间工资待遇不低于法定标准。在员工休产假前,企业应协助员工做好工作交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可以安排其他员工暂代其工作,或者对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分配。企业应确保员工在产假结束后能够顺利返回工作岗位,不得因员工休产假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同时,鼓励男职工申请育儿假,促进夫妻共担育儿责任。
提倡灵活办公模式: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可实行弹性办公和在家办公,允许员工灵活地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尤其是孕妇和哺乳期的女性可以在家办公。一方面,在家办公可以节省通勤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小孩,帮助她们减轻原本沉重的育儿压力。另一方面,男性员工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小孩和分担家务,可以很好地缓解职业女性的焦虑,减轻职业发展和育儿的压力和冲突,提高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缩短工作时间:虽然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不断增加,人均GDP一直在上升,但平均工作时间却在节节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小时,而2024年上升到49小时,远高于国务院规定的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也超过劳动法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规定。工作时间过长,不可避免减少育儿时间,降低员工的生育意愿。要缩短工作时间,企业需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加班。
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利: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反性别歧视政策,明确规定禁止在招聘、晋升、薪酬、培训、福利、工作分配等各个环节出现基于性别的不公平待遇,确保女性员工在生育期间的职业发展不受阻碍,避免员工因生育影响绩效考核或晋升机会,不得因女职工生育而对其调岗降薪。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企业应为产后返岗员工制定返岗支持政策,包括提供产后康复支持、提供技能培训等,帮助其快速适应岗位、灵活的工作安排等,以帮助女职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
要建设生育友好型企业,有条件的企业要先行做示范,尤其是国营企业和大型民企应该起到表率作用。携程是目前中国建设生育友好型企业的一个典型。2022年,携程推出“3+2”混合办公制度,员工可选择每周2天在家办公。混合办公制度实施后,不仅工作效率没有下降,而且还大幅度提升了员工满意度;同时,社会效应也很明显,非但减少了通勤的拥堵,并有利于环境保护、家庭和谐和缓解高房价。2023年7月,携程推出10亿元生育补贴政策——“程二代程长礼金”,符合条件的全球员工,每新生育一个孩子,可获得5万元现金补贴。最近,携程集团对家中有18周岁及以下子女的员工,每年增加3天带薪假期,进一步打造“生育友好型”用工单位。
要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除了建设生育友好型企业以外,还要建设妈妈友好的公共场所,以及家庭友好型大学。我们建议高校出台对在校学生结婚生育友好的政策,将对在读高校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结婚生子,纳入生育支持的范畴。具体建议包括: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女生生育后休学一段时间并保留学籍、为已婚学生提供夫妻宿舍、给身为母亲的考研考生加分、在大学增建母婴室和托育班。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一项涉及到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生育既是一个家庭的事,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事。女职工的生育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未来的劳动力,因此,政府和社会都需要分担女职工的生育成本。
从政府方面来说,财政补贴生育应该起到主要作用。我们建议按照孩子的数量针对家庭发钱,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给每个一孩每月补贴1000元,给每个二孩每月补贴2000元,加上社保和所得税减半,给每个三孩及以上的孩子每月补贴3000元,加上社保和所得税全免(对于特别富裕的家庭,可以设定一个封顶补贴的上限)。未来投入力度随生育状态变化做进一步调整。考虑到目前中国经济急需扩大内需,还可给每个孩子一次性10万元的现金补贴,这既能提升生育率,也有助于提振内需,带动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此外,政府应该牵头增建托儿所,把3岁以下婴幼儿的入托率提高到50%左右。
从社会方面来说,要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对生育医疗费用实报实销,从而将一部分生育责任从女性身上转移,由社会保障体系承担。而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恰当地承担一部分成本,毕竟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既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也符合国家政策支持生育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