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江学院附属中学,“井上‘添彩’树下‘开花’”的思政育人景象令人瞩目。校园内的一口口古井,被精心装点,仿佛为校园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它们见证着学校的历史与文化。而校园中的大树下,思政之花正悄然绽放。老师们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道理,在树下为学生们讲述家国情怀、道德规范等思政内容,让学生们在自然的氛围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感受思政的魅力。这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思政育人方式,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逐梦苍穹的英雄航天员;传递“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理念的蓝色星球;彰显无私奉献精神的雷锋……在闽江学院附属中学,井盖和围挡设施变为思政和艺术教育的奇妙载体。近日,一场以“科技赋能创意 井盖点亮校园”为主题的“一班一井盖”彩绘活动在闽江学院附属中学开启,为校园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
闽院附中学子在井盖上作画。(受访者供图)
伴随着下课铃,闽院附中的学生们欢快地冲出教室,他们手持调色板、颜料、画笔,为井盖“穿上”新衣。初二(6)班的郑骁宁全程聚精会神地作画,井盖上,飞机在蔚蓝天空中展翅翱翔,坦克在茵茵草地上威武前行。他告诉记者,井盖上的“陆地猛虎”和“空中雄鹰”是我国自主研发的99A式主战坦克和国产大飞机C919。“我从小对军事国防很感兴趣,希望通过我的绘画,让更多同学感受到军事装备的魅力和我国科研力量的强大。”
校园步道上,美术组老师穿梭指导,时而示范渐变技法,时而讲解构图平衡。师生一同将人工智能、航天科技、生态环保等前沿元素与艺术构思巧妙融合,把45个原本平平无奇的井盖变成了色彩斑斓的“景”盖。
不仅是井盖,近日,学校北门设置的临时围挡也“披上”红色新衣。五星红旗在烽火台上飘扬,雷锋扶老携幼的身影鲜活灵动,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们在围挡上发挥创意,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作品不仅美化了校园,更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美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抓手。”闽院附中校长刘剑说,学校深入挖掘美育中的思政元素,将审美素养提升与价值观培育有效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漫步校园,枝繁叶茂的海桐树下,星星点点的花蕊掩映着“海桐树下 花开有声”的宣传板。5日中午时分,海桐树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初一(11)班的黄龙婷身着一袭红色汉服,轻盈起舞。她将戏曲与舞蹈创新融合,举手投足间尽显中华传统文化韵味。随后,各个班级的学生陆续登场,带来乐器演奏、诗词朗诵、歌曲演唱等节目,精彩的表演令围观的同学连连叫好。
“海桐树下 花开有声”班级才艺展示活动,是闽院附中构建“大美育”“大思政”体系的重要实践。这场不设海选、不限形式、没有评分的活动被刘剑称作“草根舞台”。回忆创建这一活动品牌的初衷时,刘剑说,以往举办科艺节时,他发现许多学生满怀期待地报名海选,却因名额有限而未能入围。
“艺术是我心中的光,多希望有个舞台能让我绽放光芒。”“我十分热爱唱歌,我会继续坚持下去。”落选学生的话深深触动了刘剑,也开启了刘剑对何为美育的思考。
“真正的美育,不应局限于任何个体和形式,我们要让艺术润泽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在他提议下,今年3月,学校搭建起“人人出彩”的展示平台,组织学生每周四课间在海桐树下轮番表演,让怀揣艺术梦想的学生尽情展现才艺。目前,“海桐树下 花开有声”活动已经开展5期,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从井盖彩绘、围挡涂鸦到“海桐树下 花开有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已深植于闽院附中。“思政教育和美育本应‘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必刻意雕琢,完全可以像呼吸一样自然。”刘剑介绍,接下来,闽院附中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深化教学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思政美育新形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和美少年。(记者 傅亦静 鄢秀钦)
上一篇:马尾琅岐玉米良种春播移栽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