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央视网消息:5月10日是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组建12周年的日子。2013年5月10日,人民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从此海军战斗序列又增添一支新型主战力量。近日,海军航空兵多部队出动多架次、多批次舰载机,开展多个实战化课目,着力提升部队实战能力。
上午8时,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机务官兵仔细检查参训战机,确保飞机处于最佳状态;各战位保障人员认真开展跑道检查、驱鸟等工作,为战机起飞、降落保驾护航。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数架舰载战斗机腾空而起,组成红、蓝两个双机编队奔赴指定空域,展开互为对手的空中对抗训练。海空之间,红方率先发现蓝方,红方双机立即改变队形,长机前出进攻锁定蓝方战机,僚机拉开距离后置掩护。蓝方战机被锁定后,立即规避机动,摆脱锁定,同时指挥僚机高空大速度截获红方战机。红方见状被迫回转,伺机反击。双方在攻防之间快速切换、往来多次交锋。
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近日结合雨雾天气,组织多型直升机展开低气象条件下,多科目、多批次飞行训练。
从“刀尖上的独舞”到“体系中的群英”,从“一舰一机”到“深蓝铁翼”,从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组建的那一天起,人民海军就开启了展翼深蓝的壮阔征程。
2012年11月,歼-15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飞鲨”奋飞海天。
首次成功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半年后,2013年5月10日,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中国航母舰载机事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2013年7月,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通过航母资格认证。
2016年12月,歼-15随辽宁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训练,中国舰载战斗机第一次飞翔在西太平洋。
2023年,歼-15随山东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训练。
2024年10月,辽宁舰、山东舰编队携歼-15在南海某海域首次开展双航母编队演练。
从首次着舰到昼夜起降,从单一机型到多型协同,从海空突击再到伙伴加油,海军舰载机部队体系作战能力越来越强。近年来,随着海军转型建设不断推进,舰载航空兵部队已发展成为以海军舰载战斗机、舰载直升机等为基本装备的海军兵种,搭载平台包括航母、两栖攻击舰等,主要在海洋和濒海空域遂行作战任务,是夺取海洋制空权的主要力量。
专家:舰载航空兵未来作战模式将更加多样化
随着作战平台的扩展,海空覆盖范围的扩大,舰载航空兵部队的功能和作用也日益突显,在未来战场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来听听专家的分析。
军事专家杜文龙:舰载航空兵部队在海战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叫主战部队,通过航母大平台可以在远洋执行各种作战任务。像之前岸基航空兵航程、包括能力范围相对有限,如果通过航母大平台,在远洋展开海空作战,作战幅度、作战范围、作战力度将会有大幅度提升。
航母平台越来越多,舰载机作战部队有可能会更加多样化,舰载机类型正在快速发展。另外,今后智能无人网络将会成为舰载机作战部队发展主要方向,预警机包括其他保障机种会更加全面,也会更加丰富。下一步,有人机、无人机相互组合、相互配合、相互协同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因为有人机指挥无人机联网配合作战在今后将会成为主要模式。在极端条件下,在有人机无法到达的空域和海域,无人机会发挥重要作用。